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年輕一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年輕一代共有214項結果
品味收藏

結合科技趨勢為藝術創發蓬勃樣貌

去年剛接任邦瀚斯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部門主管的關尚鵬(Marcello Kwan),此前曾在香港漢雅軒畫廊,以及在佳士得擔任香港區副總裁兼當代亞洲藝術銷售主管,累積二十多年豐厚經驗,讓他對藝術鑑賞分析與預測趨勢方面皆有獨到的觀點。為此,今周刊特別專訪這名新掌舵人,由他為大家分享未來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的發展動向。

日期:2022-03-10

理財

「經營之神」王永慶在17.6元賣光台積電 林成蔭:投資沒有100分的事,就怕這3件事沒做好

辛丑牛年即將結束,台股在這段期間是名符其實的「牛市」,投資者應該多少都有所斬獲,錯過行情的朋友,不妨回想以下兩個例子:

日期:2022-01-21

理財

兒子月入9萬花精光「反正家裡有房子」,60多歲老父夜班跑車:加減賺,替孩子存一點本

原來這位大哥以前是軍官退伍,後來又進公部門賺錢,孩子國小的時候,他太太因為癌症過世,一直覺得對孩子虧欠些什麼,女兒比較貼心,這是他真心說出的一句話。兒子跟媳婦呢?明明讓他有諸多不滿,但他還是出來開計程車,多少賺個幾萬塊,將來幫孩子存一點本,因為孩子收入雖然不錯,卻沒有存錢的觀念...

日期:2022-01-20

政治社會

台灣正邁向「生不如死」 如何才能成為AI大國及科技強權? 前Google台灣大當家提出這兩個解方

台灣已經進入人口負成長,2020年新生兒下降到只有16萬人的歷史新低,且比全年死亡人數還少,未來將明顯衝擊勞動力及整體經濟,更勢必影響我國視為經濟命脈的科技業,特別是半導體。曾是Google台灣第一號員工,也是前Google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的簡立峰認為,如果台灣想要在未來的全球科技版圖中,成為大家不可忽視的人工智慧(AI)強國,至少有兩個方向可以發展,第一是結合台灣既有的科技硬體及資通訊強項,發展相關的人工智慧應用,但必須彌補半導體及新創事業的人才年齡差距;第二,國內企業需要思考,如何走在年輕人之前,創造新的事業或商業模式,讓人才不用從台灣出走,就能做到全世界的市場,而不會因為人才在國內看不到發展機會,而出走國外。

日期:2021-11-29

政治社會

政策解析》專訪雙語政策操盤手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教育部長潘文忠 師資不足、 城鄉差距、排擠母語⋯ 深度解讀六大挑戰

二○一八年底,行政院頒布了「二○三○年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以「厚植國人英語力」與「提升國家競爭力」兩大政策目標,希望在二○三○年將台灣打造成為雙語國家。去年八月,國發會與教育部進一步在上述藍圖基礎下,擬定了二○二一至二四年的雙語國家政策「前瞻基礎建設——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計畫,以四年一百億元的大手筆,細分六大策略與對應KPI,推動雙語國家的發展。

日期:2021-11-10

科技

臺灣產業大啖運動科技商機

疫情催化在宅運動風潮,東京奧運大量採用創新科技,科技不止讓運動更高、更快、更強,產生的多元運動服務與創新商業模式,正改變運動產業風貌!

日期:2021-10-18

國際總經

「我才不想回日本!」為何90歲諾貝爾奬得主「棄日留美」? 這四件事讓老教授對祖國沒留戀

上周二(5日)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場記者會上,新出爐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該校90歲的氣象學家真鍋淑郎教授,被問及為何早年從日本國籍轉為美國國籍時,他的回答非常坦率。「我不想回日本去,因為我無法(在日本環境下)與他人和諧共處。」真鍋淑郎1958年在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就到美國發展,1968年起就在常春藤名校之一的普林斯頓任教至今,並於1975年獲得美國公民身分。根據他的說法,日本文化太重視面子甚於有話直說、從眾甚於發展個人特質、早年科學人才不足,加上官僚體制龐雜,都是他對祖國沒有依戀,不想回國發展的原因。如果真鍋淑郎拿到東大博士後,仍留在日本發展,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輝煌成就。

日期:2021-10-15

國際總經

你以為QE在救經濟,其實是在拉大貧富差距!新貧庸時代:年輕人被逼「躺平」,但老了還不是要爬起來?

最近看到一篇報導,內容是年輕一代出現大量「躺平族」,也就是不想努力工作,不求上進也不買房,只想舒服的躺著活在當下…說真的,年輕人會想躺下確實是資本主義逼出來的。

日期:2021-10-06

職場

台灣大未來》中小企業老闆最煩惱什麼? 接班交棒只能交給兒子? 三位國內外專家這樣看

國內外家族企業不時上演父子情仇、接班紛爭的戲碼,國內中小企業也早就面臨世代交替的傳承問題,第一代創業的老闆普遍年齡偏大,接班需求愈來愈迫切,究竟該如何妥當處理這個頭痛問題?

日期:2021-08-19

理財

房貸還了5年還剩600萬,爸媽拿200萬想減輕我們的壓力,丈夫卻說這錢做股票還更快...我該怎麼辦?

過去收到的一些讀者來信或來訊中,有一個問題倒是蠻常見,提出來讓讀者朋友參考,未來就不用一個個再次回答。讀者問的問題大概如下:「畢大你好,請問我跟先生有一個孩子,每個月收入大約4萬多,先生6萬多,已經快40歲,家中長輩(我爸媽)拿了200萬給我們,希望我們減輕房貸的負擔,目前我們的房貸已經還了5年,還欠600萬左右,先生是跟我說先做股票投資,賺比較大之後,再去還房貸,請問這筆錢該怎麼用?謝謝」

日期:202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