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年長者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年長者共有408項結果
政治社會

搶救醫療量能作戰正展開…防疫走到最後,調度重責將在縣市長身上!指揮中心或可轉型「兩功能」

當染疫人數從一天破1萬,2萬、3萬、4萬、5萬,然後破10萬,甚至更高來到20、30萬時,確診數的多寡不再是重點,而是要關注中重症比例。目前台灣中重症還未突破1%,但隨著確診人數增加,中重症比例一定會再往上升,就會牽動死亡人數的高低,所以指揮中心已再度上修輕重症分流收治的年齡到80歲以上,意謂著一場搶救醫療量能大作戰正要展開。

日期:2022-05-06

國際總經

我們吃喝都成問題,還睡在街上…中國堅持清零搞慘民生 外送員竟被警察趕去遊民收容所

「我一直都很忙,因為很多人需要物資。我整天都在外送,到了半夜,就找地方睡。4月8日,我離開自己住的公寓之後,就再也沒回去過。」一名在上海擔任外送員的受訪者,向英國廣播公司(BBC)道出自己「有家歸不得」的窘境。

日期:2022-05-03

退休

他45歲提早退休勸「年輕人要儘早買房」,16年後改口:買不起房不要買,養不起小孩不要生

活的時候有錢比死的時候有錢好。—強生,詩人

日期:2022-04-29

全台防疫報導

北市「軟封城」未來一週是關鍵…柯P估恐死4萬人遭打臉:錯得嚴重!關鍵得看「這族群」

台灣本土確診人數不斷直線上飆,26日光是北北桃3縣市,單日確診人數都已各破千例:對此,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表示,台灣與病毒共存的結果最壞就是400萬人確診、4萬人死亡,倘若一直不作為,5月7日台北市確診就會破萬,「未來一週將是關鍵期」必要時會「軟性封城」。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則認為,柯文哲以美國1%致死率推算台灣的死亡率「犯了嚴重的錯誤」,他指出,致死率與5大因素以及「關鍵族群」密切相關,但坦言現在台灣的時間已經越來越緊迫了。

日期:2022-04-27

理財

「不知情的還以為她沒錢才這麼苦...」60歲清潔阿姨身兼雙北包租婆啟示:變有錢,慢慢來比較快

相信大家有聽過一個故事,有人問股神巴菲特:「為什麼你的投資理念很簡單,卻沒有人要直接複製學習你的做法變有錢?」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有。」好像是比爾蓋茲還是亞馬遜的創辦人貝佐斯問的,不過是誰問的也不太重要。

日期:2022-04-11

全台防疫報導

再創今年新高!本土爆442例、1人「未接種疫苗」染疫死亡 羅一鈞:中重症增5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57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42例本土個案及136例境外移入(107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

日期:2022-04-09

焦點新聞

台灣染疫人數是總人口千分之一…該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台灣民眾因做了「這件事」,防疫成功大半

台灣本土疫情再度延燒,春假期間連續出現破百案例,昨甚至達到2百多例,但指揮中心說高峰期還沒有到。不同於去年5月中旬的全台三級大警戒,這一次防疫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明確表達,不會升高防疫等級。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指出,社區不明感染源增加,而且感染案例還會再持續攀高,因此他認為,此刻要思考國家整體防疫戰略,究竟要清零?還是要與病毒共存?

日期:2022-04-06

國際總經

陸單日確診破萬、全新變異株蘇州現身,台灣首見XE!「雙變種病毒」來襲,專家:散布率高1成

編按:新冠(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包括深圳、上海等城市陸續封城控管,中國中央衛生健康委員會週日(4/3)通報,新增13146例確診,創下單日新增最高速度,目前仍無法減緩擴散速度。各國防堵速度,卻是比不上病毒變種的速度,英國衛生與安全局(UKHSA)近日宣布發現最新重組變異株XE,是由Omicron原始毒株BA.1、BA.2結合而成,傳播速度比BA.2還要快上9.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透露,3月18日也曾驗出1例自捷克入境的本國籍女性確染XE病毒。更嚴峻的是,就在不久前,蘇州也出現全新變種病毒,而且這款變異株從未在全球數據庫中出現過。根據《央視》報導,蘇州市疾控中心4/2在防疫記者會表示,3月28日蘇州常熟市發現的一例輕型確診病例,經測序對比為VOC/Omicron變異株BA.1.1進化分支,在本土病例和輸入病例資料庫、全球新冠病毒GISAlD資料庫中,均未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高度同源序列。

日期:2022-04-03

生活消費

出口美國「李斯特菌」金針菇,台灣也有賣!全聯、熊貓超市、家樂福回應了…吃到最嚴重恐敗血症

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外銷到美國的金針菇,被檢出「李斯特菌」遭到回收,農委會農糧署也證實,這次是首次檢出,但可能因為國際船運不順導致運輸期過長所致。

日期:2022-03-22

政治社會

福島核災11週年》前日首相菅直人「從挺核到反核」 綠盟秘書長:核能是夕陽產業 台灣需要的是能源組合配比

311日本福島核災事件距今(2022)已11年,時任日本首相菅直人面臨海嘯所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災害後,將當時事件經過與決策過程,全數付梓出版《核災下的首相告白》。但時至今日,這場事故影響仍未見停歇;對台灣而言,我們不僅與日本鄰近,許多地理現象、人文、國情等更為相似,日本經驗具高度參考價值。屢屢面臨限電危機的台灣,能源政策究竟該怎麼前行?我們的電真的足夠嗎?

日期: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