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台泥集團所屬三元能源科技Molicel電池品牌,在高雄鋰電池廠發生大火,高雄市長陳其邁已下令全線停工,引發上下游產業鏈關注,傳出恐怕影響特斯拉TESLA S型號電動車,以及無人機、電動重型機車、電動跑車的下游產業的高階電池,恐將斷貨。對此,綜合媒體報導,公司澄清表示,並無供應特斯拉電動車電池產品。
日期:2025-07-14
過去投資人多以基金或ETF參與日股,近年複委託交易熱,可關注具中長線潛在報酬的優質標的。而台幣兌日元匯率升破夢幻價,此際更是利用便宜日圓布局日股的好機會。
日期:2025-07-09
每日經濟新聞社是韓國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今周刊》獨家取得其周刊《每經ECONOMY》授權,為讀者提供更多元、國際化的新聞視野。
日期:2025-06-18
每日經濟新聞社是韓國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今周刊》獨家取得其周刊《每經ECONOMY》授權,為讀者提供更多元、國際化的新聞視野。
日期:2025-06-04
川普關稅端上桌後一度引發市場恐慌性下跌,不過被市場稱為「多頭總司令」的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當時提出「人造熊市」說法。他當時研判關稅是美國總統川普的一個手段而已,「應該不會拖太久」,若是真的熊市的話,調整期會很長,絕非兩三個月。在市場風向變化莫測的川普2.0時代,張錫建議投資要看大趨勢。他說,目前AI就是大趨勢,市場雖會有雜音與修正,但只要大趨勢不變就不必害怕;他認為毋需過度擔心貿易戰、關稅戰,台灣在AI剛需下競爭力很強,因此可以逢低找買點,「害怕的話,就用定期定額投資」。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點出川普2.0時代的投資最高法則,就是要記得「山不轉,川普會轉」,亦即川普在碰到牆壁後會自己轉彎。他解析,在大風大浪當中,「永保清明的心是戰勝市場法則」,也是重要的內心修為。
日期:2025-06-02
台泥(1101)周二(5/27)召開股東會,股東最關切的當然是今年股利能否配超過1元,還有股價又再次跌破30元關卡等議題,董事長張安平直言,若台泥這幾年轉型沒有向外投資的話,「現在數字是很難看的。」他說自己也希望能發3、4塊股利讓股東很開心,但台泥管理階層需幫未來種樹,所以無法將所有現金發出去。張安平說,台灣水泥業正遭受碳費與進口高碳水泥傾銷的雙重夾擊,不理解政府對越南水泥反傾銷案處理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後推,導致國內業者承擔不公平的碳成本,因此憂心進口高碳排水泥恐使台灣整體碳排帳單攀升。他喊話台灣要有台版「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如此才能徹底地讓進出口的水泥承擔一樣的碳成本,並建議政府可借鏡日本政府將公共工程低碳採購納入國家減碳策略,優先採用低碳水泥。張安平也提到,最近許多投資都在半導體產業,有人問「你們水泥公司可以活到一百年嗎?」他回應「答案是百分之百」,並認為「沒有水泥作為基礎建設,根本沒有半導體與其他產業」。
日期:2025-05-27
當全球製造業的競爭焦點從「成本效率」逐步轉向「價值共創」,台灣製造不再只是穩定供應的代表,而是支撐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核心支點。深耕三十年的可成科技,正穩穩走在產業再定位的前線。自1988年可成科技董事長洪水樹回台南接班後,可成歷經消費電子市場騰飛的黃金年代,也親歷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與變局。2020年啟動的策略轉型,不是為了趕潮流,而是深思產業未來樣貌-從「做得又快又好」的製造商,走向「能與客戶共創未來」的技術平台。
日期:2025-05-07
台股進入「五窮六絕」期間,加上指數面臨4月7日缺口反壓,加以新台幣匯率大幅升值波動,衝擊大盤指數激烈震盪,所幸護盤基金買盤承接,讓跌勢縮減,大盤指數收盤跌254點,收20,532點,市場關注5月首波除息個股,將有迅杰(6243)、明輝-DR(911608)、綠電(8440)等12檔率先除息,成為盤面指標。
日期:2025-05-06
可成(2474)董監事席次攻防戰越演越烈,可成董事會4/16通過董事提名名單,4席董事與3席獨立董事候選人,將與以新加坡外資股東TIHIM執行長王亞倫為首,總共1席董事與3席獨立董事候選人,於5/27可成股東會上競逐董事席次。外資股東TIH Limited旗下TIHIM管理的瓦山塔主基金,以及香港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Limited管理基金資產之一寶塔街公司,近日登報,認為要的是話語權、不是經營權為題,公開徵求小股東支持。
日期:2025-05-05
(今周刊1480)今年3月,當外資股東TIH的董事提名名單送到公司,可成內部立刻嗅出不尋常的味道。近年來甚少出現在媒體鏡頭前的可成科技董事長洪水樹,決定接受本刊獨家專訪,要清楚說明此次董監改選帶來的憂慮,以及對於可成轉型布局的實際行動。
日期: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