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強權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強權共有390項結果
國際總經

他官拜2級上將卻選擇裸退,力倡「不對稱作戰」:美國政權終究會輪替,嚇阻戰爭台灣必須靠自己

根據《財訊》報導,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卸任後,未接受任何職位安排,全心宣導他提出的「整體防衛構想」,近日將戰略實務經驗撰寫成《臺灣的勝算》一書,引發國人對不對稱戰略的關注。

日期:2022-10-22

退休

40歲前拼命賺錢,她差點心臟衰竭...手術後轉念:48歲提早退休開書店

「退休」就是休息?「退休」只能躺平?甫退休的成大老年學權威盧豐華不這麼認為,他點出,台灣人平均壽命超過80歲,這意指65歲退休後,你至少還有15年可以活。要怎麼活?該怎麼籌備? 退休醫師盧豐華、前會計師、銀行主管、護理師和科技業高層, 5位退休樂活族詮釋了各自的「完美退休生活」,更分享了他們全面關照心理、生理、財務面的提案。

日期:2022-10-12

國際總經

「美國經濟太熱,會比大多數人預期更快降溫!」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24年可能重回低利率 線索就在這就業數據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認為,當前的利率高漲不見得會成為新常態,因為目前經濟基本面沒有證據顯示,高利率環境能一直持續下去。他預期到了2024年後,歐美主要央行可能重回低利率時代。克魯曼以本周新公布的美國8月就業數據為例指出,工作職缺數劇降,意味美國經濟正在降溫,但就業市場逆轉的情況,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反映在官方通膨數據。

日期:2022-10-07

國際總經

第一時間站出來挺台灣、烏克蘭!立陶宛為何如此勇敢?故事要從30年前數十萬人上街擋坦克說起

編按:立陶宛是第一個捐贈疫苗給台灣的歐洲國家,也是在俄烏戰爭中,最早呼籲並實施不使用俄羅斯天然氣、石油、電力,並捐武器給烏克蘭的國家。自從立陶宛在台灣爆紅以來,各界對於立陶宛有許多好奇與疑問,這個國家為什麼如此勇敢、有什麼特色? 然而,相關的資訊有限,能夠看到的多是像教科書般簡略、被周邊大國欺壓的歷史敘述,或是僅限於暢銷的啤酒、巧克力,以及短期旅遊資訊。 作者在前往立陶宛前,也有一樣的困惑,深諳人們心中的疑問。因此在友人及出版社的鼓勵下,結合研究、採訪與親身經驗,深入介紹這個國家。

日期:2022-09-29

國際總經

美中對抗宛如一戰前的歷史重現!那場毀滅性戰爭別再次上演:只盼普丁戰事挫敗有所反思

現代的關稅戰已經爆發,中俄試圖建立互補的工業與能源聯盟,要獨立於美國領導的西方經濟秩序之外。現在只能期盼俄在烏克蘭的軍事挫敗,能給俄中帶來反思的空間。

日期:2022-09-28

國際總經

台灣發展國防創新工業的良機

烏克蘭在對抗俄羅斯入侵的戰役裡,運用創新科技增強國防力,收復重要戰略樞紐;民主陣營最前線的台灣,擁有半導體關鍵產能、人才等優勢,可以思考發展國防工業科技。

日期:2022-09-21

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20907暖神投資組-關鍵K指標日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9-07

傳產

以人為本追求漁業永續、產官攜手推漁業與人權

臺灣遠洋漁業每年產值約400億元,有約2萬餘名外籍船員辛苦地在海上作業,貢獻一己之力,捍衛遠洋漁業勞動正義是政府與企業刻不容緩的責任,唯有產官聯手,以人為本追求漁業永續,方能創造產業發展與國際形象雙贏。

日期:2022-08-26

國際總經

台海緊張衝擊經濟!科技業不會是最慘,美系外資:最大受害者恐是「它」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於上周訪台,讓中國與美國關係更加雪上加霜,也讓中國啟動農產品、天然砂等多項台灣產品禁令。許多人擔心若中國進一步擴大禁令範圍或力道,科技業可能首當其衝,然而美系外資分析,相較起科技業,物流與貨運業可能受更大衝擊。

日期: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