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心理師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心理師共有484項結果
教育

為何有錢人家常養出敗家子?想要什麼爸媽買給你...心理師分析:「富養小孩」疏忽這關鍵,晚年被啃老

「你這個不知長進的不肖子,枉費我們這麼疼你,整天遊手好閒,老是跟這些狐群狗黨混在一起,真是沒救了你……」

日期:2023-04-18

職場

從背150萬學貸的窮學生,到資產破億的臨床心理師:相信自己有一天會變富有,是件很有力量的事

本書作者喬伊絲.瑪特(Joyce Marter)從背150萬學貸的窮學生,成為一名資產破億的臨床心理師,並登上《華爾街日報》和CNN。

日期:2023-04-12

健康

經歷截肢、天災、死別...重大創傷,為什麼有人還能好好的?心理師:3個「彈性心態」壯大復原力

無論是九二一大地震、北捷隨機殺人事件、普悠瑪火車出軌…經歷這些重大創傷後,有些人可能出現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有人從中復原。如何從那些復原的人身上,提取生命韌性的因子,應用全新的復原力科學到個人生命中?

日期:2023-03-24

情感關係

「兒子的家我有資格住」婆婆搬進家門媳崩潰…黃越綏:就算出錢幫買房,也不該自由進出兒子家

許多年輕人傾向婚後自組小家庭,避免兩代同住產生嫌隙,但有位女網友卻在網路發文表示,婚後原本買房自住,婆婆卻在她懷孕時以幫忙顧孫為由搬進來。由於婆媳生活習慣迥異,婆婆還要求多給1萬元孝親費,即使原PO後來自聘保母仍不願搬走,讓她崩潰求救:「到底要怎麼請她回家?不要再賴在我家了!」

日期:2023-03-18

政治社會

「媽媽曾闖店裡咆哮」因家暴母2度休學,她23歲考上北一女超勵志:不想被看不起是支撐我的力量

今年24歲的賴紀蒝其實國小、國中都是資優班,卻因為母親家暴兩度自五專休學,19歲當起北漂族四處打工。為了尋求更好工作環境,她決定重考高中,最終於在23歲考上北一女中。賴紀蒝認為,她的經歷有如「吸引力法則」,只要在心中不斷地覆述目標並付諸行動,即使比別人慢了些,一樣能抵達終點,相信未來以同樣步調前進,必能當上醫師,回饋社會。

日期:2023-03-12

情感關係

她辭職照顧父親,50歲被嫂轟不工作「要我老公養一輩子?」辭職照顧雙親前4個風險先思考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一旦家中長輩生病需要照料,許多孝順的晚輩都會考慮辭職回家照顧。但選擇離開職場,還回得去嗎?中間沒有工作與收入的狀態下,又能撐多久?如果兄弟姐妹願意在經濟上支援,他們的另一半又能否體諒呢?近來網路論壇Dcard出現一篇的發文,引發兩方不同意見,起因正是原PO小姑為照顧行動不便的公公,多年沒有工作,但公公過世後,小姑仍未到外謀職,年近50歲仍由哥哥支付生活開銷,讓原PO怒喊:「老公要養他妹妹一輩子?」

日期:2023-03-05

情感關係

克服上場焦慮,儀式帶來安定感!百勝投手「草總」揭秘:「只要贏球就不洗球衣帽,連贏10天!」

臨演說、簡報上台前心跳加速、盜汗、背脊發涼…這些感覺緊張的心理與生理狀態,對多數人來說都不陌生,《致勝心態》一書作者丹尼爾‧麥金探討與緊張情緒和平共存的科學實證方法,以及賽場上,休息室教練的精神喊話,如何鼓舞團隊士氣?個人又能做哪些準備,好在關鍵時刻發揮絕佳表現?

日期:2023-03-01

政治社會

口罩令解除,為何還想繼續戴?不用化妝、免吸髒空氣,還是容貌焦慮症?「脫與不脫」的N個理由

今周刊編按:台灣自週一(2/20)起室內不用戴口罩了,除了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8大場所需全程配戴口罩外,其他全面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由民眾自主決定。而校園要到3/6才會放寬校園室內戴口罩規定。亞洲多國陸續取消室內口罩令,南韓是在1/30、台灣2/20,而日本也將在3/13全面實施放寬,但即使政府放寬規定,不少民眾似乎沒打算立刻完全不戴口罩,究竟是為什麼呢?歸咎起來至少有3個理由。首先是,800多天以來民眾已被要求認真配戴口罩、習慣很難立刻改變,甚至有人認為,戴口罩不用化妝、不用隨時面帶微笑也成為一種優點。紐時中文網報導,首爾研究中心CATS實驗室的文化研究學者金相珉說,口罩讓南韓人擺脫保持美麗的社會壓力,「把臉露出來會感到有些不舒服」。而《口罩的品格》一書的作者、東京聖路加國際大學公共衛生學副教授大西一成說:「如果不戴口罩,別人會盯著你看。」還有一種說法是,空污問題越來越嚴重,「戴著口罩似乎有助於讓自己不吸入太多髒污空氣」,降低咳嗽、打噴嚏和胸悶等問題。最後,不願意把口罩拿下,也有可能是產生容貌焦慮症,其實任何年齡或性別的人都有機會有「容貌焦慮」,但最常見於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後難免在意自己的外表。面對「脫與不脫」,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由,這也是口罩令解除後,大家都需要調適的一部分。

日期:2023-02-19

情感關係

上台不怯場的7個科學實證法! 心理師:穿上「幸運鞋」,你需要一個儀式感

許多人在簡報、考試前或許都有類似經驗:明明準備了很久,卻在關鍵時刻因為緊張導致頻頻拉肚子跑廁所,或手不住地發抖,甚至連原本準備好的台詞,也因為焦慮而導致大腦一片空白。那些看起來從容不迫的人,真的不會緊張嗎?他們如何與緊張情緒和平共處,展現出最佳表現?

日期:2023-02-17

健康

內心困擾很難一夜解決 每周一次晤談效果最好 就像迷路時找人問路 別怕心理諮商

尋求心理諮商,有人擔心會被貼上標籤,也有人認為是普通不過的事……,什麼情況需要心理諮商?諮商心理師與身心科醫師、臨床心理師有何不同?

日期: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