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慢性病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慢性病患共有107項結果
焦點新聞

連日確診數下降!是因為指揮中心調降「Ct值至30」的假象? 羅一鈞:標準沒變寬鬆

台灣連日確診數字下降!網路上有訊息表示,是因為指揮中心將Ct值調降成30,較以往標準更低所製造出來的「假象」。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台灣並沒有用Ct值的高低來判斷是否陰性,很多人Ct值38、39、40一樣算是確診,主要是看是否還有病毒量,標準沒有比國外還要鬆;至於為何訂在Ct值30可以解隔離,是因為經專家小組討論後,認為病毒量已經很少不具傳染力,將隔離病房給更需要的患者使用,才會因此調整。

日期:2021-06-16

政治社會

別讓「死後確診」成破口!揪出隱形感染源,「這些解方」有效降低致死率

近2周來,台灣每日確診新冠肺炎人數逐漸趨緩,死亡人數卻未等比例下降。專家建議,應增加採檢盡早找出患者,善用監控治療與血氧機降低醫護壓力,控制致死率。

日期:2021-06-16

全台防疫報導

打疫苗權貴接連插隊 還有353萬名冊排前面 何時才輪到我接種?

國內疫苗短缺,民眾苦等不到疫苗,中央及地方政府公開宣稱「造冊施打」維持公正,卻頻繁爆出部分政治人物優先接種,及好心肝診所涉嫌違規替名人接種疫苗爭議,引起社會譁然,疫苗接種順序也引起各界討論。

日期:2021-06-11

全台防疫報導

蔡英文向國人喊話:端午節「愛家鄉就留在原地,愛家人就不要移動!」

總統蔡英文今(7)日下午在總統府發表最新影片談話,提醒國人若在端午假期跨區移動而造成疫情大爆發,家鄉和家人都會陷入險境。她呼籲國人愛家鄉就留在原地、愛家人也請不要移動,請國人「留在原地,不要移動」,並相信台灣一定能度過眼前難關。

日期:2021-06-07

健康

看病新常態「遠距醫療」慢性病回診免出門 視訊診療零接觸 五步驟避免群聚

隨著疫情升溫,為降低感染風險,健保署鼓勵民眾多利用「視訊診療」以保護自身健康,台灣的醫療生態也從「三步一診所、五步一醫院」,進入到另一種新常態「遠距醫療」。

日期:2021-06-02

健康

本土疫情發燒》不敢到大醫院看診 慢性病長期用藥怎麼辦? 一文解析在家隔壁輕鬆領藥SOP

許多慢性病患者或持有連續處方箋患者,過去若在醫學中心看診,通常會回到看診醫院領藥。現在,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目前許多醫學中心已陸續收治確診病患、並開始降載,預備未來收治大量新冠肺炎患者。許多慢性病患擔心出門受感染、也怕前往收治確診患者的醫學中心看診,藥物問題該怎麼解?

日期:2021-05-18

科技

香港疫後醫療健康產業新契機 AI 5G帶動智慧機械新時代

疫情徹底改變了商業模式和日常生活習慣,亦突顯了發展和應用科技的重要性。抗疫期間,全球對相關醫療用品需求大增,並廣泛採用新技術和解決方案應對新常態,為科技界帶來更大發展空間,同時亦為初創企業造就良機吸引資金擴展業務。因應業界需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將於11月合辦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匯聚業界翹楚共同探討醫療科技及健康產業的最新發展及投資趨勢與機遇。

日期:2021-02-24

政治社會

向宇宙下訂單 台灣費森尤斯卡比「關愛生命Caring for life」蛻變成焦點

「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這一句話出自經典名著《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成為不少人追逐夢想的動力,也是台灣費森尤斯卡比公司總經理邱建智,帶領台灣分公司走過五年的心得感觸。「只要是好的事情,周邊就會有人來幫助你,而且投入公益活動最開心的不是滿足自我成就,而是單純看見一個好的理念被認同,進而吸引更多人一起參與。」

日期:2020-12-17

科技

科技界奧斯卡獎13連莊

憑著堅實的科研基礎與創新動能,工研院連續13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展現豐沛研發能量,讓世界看見臺灣!

日期:2020-11-16

焦點新聞

暈了3、4天....吳宗憲後悔打流感疫苗 醫:從無報告說會引起眩暈症

綜藝天王吳宗憲昨(26)日於臉書開直播分享自己去接種流感疫苗,由於之前從未打過流感疫苗,打完後出現頭暈症狀長達3、4天,像「整個人像喝了2瓶威士忌」,也說「後悔」施打,最後建議沒習慣打疫苗的人別去施打。不過,預防接種小組召集人李秉穎醫師對此表示,「流感疫苗的接種,從來沒有報告說會引起眩暈症」,他說,反而是上了年紀的人常常發生暈眩症。

日期: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