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應材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應材共有118項結果
政治社會

拜登跟劉德音、魏哲家同框! 他說台積電加碼至400億美元投資 對全球影響巨大 「各位,美國製造回來了!」

美國總統拜登於台灣時間今(7)日凌晨約5點(當地時間6日下午2點),在亞利桑納州鳳凰城的台積電晶圓21廠進機典禮上致詞,他表示台積電在鳳凰城的400億美元投資,不僅對亞利桑納州影響深遠,對全世界也是。他指出,台積電新廠不僅將製造全世界最先進的晶片,也將大大鞏固美國本土的半導體供應鏈。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表示,待未來鳳凰城第二座晶圓廠也投產後,台積電在當地可望每年創造100億美元營收。

日期:2022-12-07

科技

傳台積出兩倍薪水+福利 從台灣派工程師去鳳凰城新廠 你去不去?

編按: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報導,由於在美國亞利桑納州能招募的人才不足,台積電不僅從台灣派工程師去鳳凰城新廠,並祭出雙倍薪水外加福利。人力不足是鳳凰城新廠的一大挑戰,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在美國找到的理工科畢業生不夠多,台積電必須投入更多資源在招人,並且把美國新人送回台灣訓練一年至一年半。報導也提到,台積電儘可能將設備從台灣直送鳳凰城,從無塵室設備到其他製造設備都有,因為美國本地供應商的價格較高,或是根本就買不到。(文章出版:2022/11/29,文章更新:2022/12/06)

日期:2022-12-06

理財

小股東安啦!地緣政治不會害了「護國神山」!兩大原則建廠,台積電巧妙將國際壓力變成優勢

最近有關台積電建廠的消息不少,包括美國將加蓋3奈米廠房,日本廠可能在日本政府鼓勵下擴大產能,另外1奈米廠房將落腳桃園。雖然這些消息都尚未最後證實,但也都不是空穴來風,未來關於台積電全球廠區的投資以及配置原則,應該是愈來愈清楚了。

日期:2022-11-15

券商彙整報告

【麥克連】20221110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1-10

國際總經

美晶片禁令中國半導體人才出逃業界,台灣也面臨選邊抉擇?他2點建議:沒認清現實將遭重擊

根據《財訊》報導,10月7日美國公布禁令,首次將半導體人才列入制裁範圍,禁令發布前,外籍高階人才早已離開中國產業避風頭,然而這場風暴正快速擴大。根據《財訊》報導,兩個月前,美中台高科技圈開始傳出消息,美國政府將出台新的制裁政策,接著,美中台半導體圈裡,重要人物陸續出現異動;但最終,這場風暴的影響範圍,卻大大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現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已進入暴風圈。

日期:2022-11-07

科技

台積電將成為下一個被毀掉的東芝?美國打壓日本半導體的歷史不會發生在台灣,因為這2個理由

最近看到許多論戰,討論有關美國發動晶片戰爭後,對於台灣半導體業及台積電的衝擊,還有ASML是否拒絕配合美國政府對禁止光刻機輸出中國的政治施壓等。

日期:2022-11-07

理財

選股策略〉護國神山降資本支出 現金股利有望提高? 台積目標價、獲利被看壞 半導體股買強不買弱戰法!

台積電法說會終於釋出營運轉弱的訊息,市場反應如何?台積電現在適合進場嗎?半導體產業又該如何選股?

日期:2022-10-19

科技

產業心聲〉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第一手解讀:美國殺手鐧逼選邊站,99%海歸派會為妻小選美籍

編按:美國下重手打擊中國半導體業,將引發什麼樣的蝴蝶效應?曾任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理事長、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直言,這次美國最厲害的一招,就是把「人」也納進管制,不但逼得中國海歸派被迫選邊站,甚至將阻斷中國人赴美深造、取得技術的管道。儘管地緣政治碰撞激烈,但他認為當前的發展,反而讓台灣廠商的優勢凸顯,未來即使是力積電這樣的中小型晶圓代工廠,也有望奪得新商機。以下,是黃崇仁接受《今周刊》專訪的第一手告白。

日期:2022-10-19

國際總經

「那天,公司禁止所有人去中國出差」一份139頁公文,讓台積電蒸發兆元市值...晶片戰爭全解析

10月7~14日,堪稱中國半導體史上最「動盪」的一周。「那天…我們公司先下令禁止所有人去中國出差,已經在中國的同事必須留在飯店不准移動,等公司進一步通知!」這名在外商設備商效力的工程師,憶起美國發布最新半導體禁令當天,公司上下有如「戒嚴」般的景況。

日期:2022-10-19

國際總經

「那天,公司禁止所有人去中國出差」一份139頁公文,讓台積電蒸發兆元市值...晶片戰爭全解析

一份139頁的美國政府公文,竟在短短一周內掀起中國半導體界的恐慌,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更因此蒸發兆元市值,這場晶片戰爭,究竟會怎麼影響你我?新冷戰的對抗,又將怎麼改變世界局勢?

日期: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