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懲處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懲處共有287項結果
政治社會

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提出寶貴見解,我們該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日期:2021-05-31

全台防疫報導

奎山中學辦畢業典禮 柯P怒批漠視防疫規範:先罰30萬!任何人都不可以耍大牌!

無視防疫規範,台北市北投區的奎山高級實驗中學,竟於今(29)日舉辦畢業典禮;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在疫情指揮記者會中痛批,「先罰30萬,再送教育局繼續懲處,在防疫階段,任何人都不可以耍大牌!」

日期:2021-05-29

全台防疫報導

老闆下令「1人確診,取消年終獎金」 某科技公司遭爆「禁遠距上班」! 勞工局回應了

國內疫情升溫,全台延長第三級警戒,許多企業紛紛啟動居家辦公機制,盡可能地降低感染風險。然而,新北市中和區某科技公司卻遭員工出面爆料,指公司明明位於染疫熱區,卻下令「暫停遠距離上班」,更放話若發現員工確診,造成營運損失,就要對其進行懲處並取消年終獎金。此舉讓員工們覺得十分不合理,也擔心有人會因此隱匿病情,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日期:2021-05-26

焦點新聞

蔡英文稱短期內2次停電「連我也很難接受」 經長王美花再度致歉,「這樣回應」懲處問題

上周才剛發生「513大停電」,台電檢討報告都還沒出爐,昨(17)日又上演「517大停電」,連總統蔡英文都在臉書寫道,「大家都很難接受短時間兩次停電,連我也很難接受。」今(18)日傍晚,經濟部長王美花透過影片,再度向民眾致歉,並針對相關懲處問題,提出回應。

日期:2021-05-18

政治社會

痛批諾富特群聚擴大不是沒原因 員工爆飯店罔顧人命「檢疫客退房馬上開放民眾入住」

華航染疫事件持續擴大,進而演變成諾富特「飯店群聚」事件,有飯店員工爆料,其實諾富特高層只顧賺錢、罔顧人命,不但未確實將檢疫客與一般房客隔離,甚至當檢疫客退房時,馬上就開放給一般民眾入住;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若真有混住同層現象絕對會依規定懲處。

日期:2021-05-01

金融

勞動基金弊案》3投信共罰1350萬 部門主管遭解任、暫停簽全委契約

勞動基金炒股案,3投信遭金管會開罰。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22日宣布,復華投信、群益投信及統一投信在2020年接受勞動基金全權委託,買進遠百股票,未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及忠實義務,3家公司各被開罰450萬元,各被解任一位部門主管,涉案投資經理人被停業3個月到1年,及三位研究員被停業1~2個月。

日期:2021-04-22

政治社會

司法醜聞!與富商翁茂鍾不當宴飲 司法院再送1法官監院調查

富商佳和集團負責人翁茂鍾,被翻出27本筆記本,詳細紀錄他與多名司法官人員有不當接觸,引爆司法界最大醜聞。經司法院人審會調查,今年1月公布第一波懲處名單,今(7)日公布第二波懲處名單,包含最高行政法官鄭小康承審翁司法案件期間,與翁聯繫送監察院調查,其餘25名法官、前法官雖調查與翁有不當接觸,卻因案發超過5年懲處行使期限,不予追究。

日期:2021-04-07

政治社會

運安會鐵道專業小組召集人李綱 痛陳事故成因 「不改革整體系統,偶然最終變必然」

太魯閣號事故,逼得台灣再度直視台鐵的弊病沉痾,台鐵改革要玩真的,必須從徹底打掉重建台鐵的「安全文化」開始……

日期:2021-04-07

職場

別以為發資遣費就可以叫員工滾蛋!為何勞資糾紛頻傳的公司,反而會成為幸福企業

據勞動部統計,2020年全台灣發生的勞資爭議案件共計27,690件,是有統計數字以來的最高,平均一天發生76件,發生行業別以批發零售業、製造業及其他服務業為前三名。

日期:2021-03-25

傳產

大同荒謬亂象》南港建案完銷3500萬獎金,林郭文艷一人獨領3000萬「功在指揮」

2020年10月21日,大同經營權變天。隔日證交所立即發函大同,質疑公司過去的部分費用異常飆高;大同新團隊主動擴大查核,坦言「發現重大疏失」、「恐已涉及相關法律責任」。除了「新團隊揭發過去隱藏亂象」之外,在股東行動主義風起雲湧的這1年,公司小股東、內部員工對經營者的監督行動愈趨積極,本刊亦陸續接獲相關檢舉投訴⋯⋯。從大同的調查,以及我們對一封封檢舉信的查證,過往未被看見的公司治理荒謬亂象,開始陸續現形。

日期: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