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成長幅度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成長幅度共有776項結果
ETF

台灣每4人就有1人投資ETF!外商投信搶食台股ETF大餅,臺指公司是背後重要推手

ETF成為台灣投資人新寵,自2018年ETF資產規模正式超越共同基金後,仍持續水漲船高。如今台灣ETF資產規模已來到3.2兆元、受益人破550萬人,也就是平均每4人就有1人投資ETF。

日期:2023-10-02

傳產

巨頭備戰》改裝樓面、快閃店創造新意 SOGO深化年輕客群 東區百貨一姊 劍指五百億年營收

東區百貨一姊SOGO過去被認為是最老的百貨公司,他們是如何在疫情期間大刀闊斧整修樓面,為三十歲到六十歲的客人創造非得一再上門的理由?

日期:2023-09-27

傳產

打造日常經濟圈 區域百貨崛起

百貨商場不再只是市中心限定,近年,有愈來愈多的新玩家紛紛在衛星城市、新市鎮開出不同型態的購物中心,看環球、宏匯廣場如何各自用體驗經濟、顧客體驗在百貨零售業闖出一片天地。

日期:2023-09-27

房地產

今年房市量縮、44%民眾認同明年是最佳購屋時機!永慶:30年期貸款已成主流,40年期也是第二選擇

永慶房屋週二(9/26)發布第4季趨勢前瞻報告,民調顯示民眾對房價的多空看法對峙,34%民眾認為看漲,31%看跌。不過,有44%民眾認同明年是最佳購屋時機。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表示,全球經濟緩步復甦,升息趨緩,而通膨壓力尚未緩解,加上國內第4季即將面臨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2023年整體房市表現「量縮」格局不變。從第3季房市交易表現來看,優於原先預期,綜合評估各項房市變數來判斷,預估2023年全年房市交易量約28.3至29.3萬棟之間,與去年同期相比約減少8%至11%左右。

日期:2023-09-26

理財

日銀寬鬆不變,植田和男:尚未實現通膨目標需繼續寬鬆…日圓再度貶破148,專家說年底跌更多

日本央行(日銀)周五(9/22)宣布維持貨幣寬鬆制度,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歷史低點- 0.1%,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目標維持在0%附近,符合市場預期。植田和男表示,7月物價下跌速度略慢於預期,預計當局在下個月的展望報告中更新官方通膨預測時將密切關注趨勢發展。他強調,目前尚未看到通膨目標持續性地實現,當前的寬鬆貨幣政策將會持續。在植田記者會期間,日圓貶勢擴大,再度貶破148,兌美元由147.7跌至約148.4。專家指出,日圓最近這波貶值可能持續貶半年之久,年底有望看到1美元兌150日圓價位,甚至可看到155至160日圓。

日期:2023-09-22

教育

落實「顧好下一代,爸媽更輕鬆」教育政見 桃園國中小學生免費營養午餐 安心吃出健康

桃園市人口直線成長,今年6月起突破230萬市民人數,市長張善政上任以來,落實長者三節禮金調高、國中小營養午餐全面免費享用以及幼兒園大班助學金等等重要福利政策,打造成大家安居樂業的世外桃源,每一天都迎向陽光邁向進步。

日期:2023-09-21

台股

新興、神基、穩懋...一張表看19檔投信Q3季底作帳股!分析師精選這6檔「幫自己加薪」

從這一週開始,是九月的第三週,也就是投信季底作帳即將進入高潮的時候。為什麼我會這麼講呢?因為在上半個月,投信比較有意願將漲多的個股進行調節,也就是市場上常說的「結帳」。等到了下半個月,該結帳的也結完了,剩下的就剩下作帳了。因此,今天我們來幫大家整理整理,哪一些個股,是現階段投信鎖定的可能的季底作帳股。

日期:2023-09-18

房地產

5年房價漲4成,每戶所得僅漲6%...薪水最無力追上房價的縣市,不是雙北竟是「這都」!

薪水凍漲,或是漲幅很少,遠遠追不過房價漲幅,年輕人大歎買不起房的同時,乾脆躺平。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近5年七都房價漲幅與家庭可支配所得漲幅後發現,全台近5年房價漲幅約40%,每戶所得漲幅僅6%,相差達6.7倍。其中,有半數縣市的房價與所得漲幅差距超過全台平均,又以台南市差距高達15.6倍居冠。買房相對最輕鬆的則是新竹市,房價與所得成長幅度相當,買房負擔相對輕鬆。

日期:2023-09-15

國際總經

陸增產能、對台課雙位數重稅 台化、奇美首當其衝 中國「稅攻」台石化業衝擊效應

八月十四日,中國商務部宣告將對台灣生產的聚碳酸酯(PC)祭出反傾銷措施,被認為是近年對台單一產業力度最大的制裁。究竟,中國反傾銷政策將如何衝擊國內石化產業?企業又能如何因應?

日期:2023-09-13

科技

綠電支撐企業國際競爭力 在地綠電決定城市競爭力

根據經濟部發布的《2022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臺灣目前的中小企業超過159萬家,占全體企業的98%,其就業人口約占整體的8成,銷售額超過26兆元。2021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駐外台商回流投資,帶動了中小企業的內外銷表現,卻也使年度用電量不斷攀升,能源議題亟需解方。中小企業一直是臺灣經濟的命脈與基石,面對減碳需求,中小企業受制於產業性質、規模與融資等條件,能源轉型相對困難,地方政府如何運用資源規劃綠電發展,帶領中小企業迎向綠色時代,將會是城市競爭力的關鍵。

日期: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