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保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投保率共有43項結果
保險

普悠瑪出軌翻車釀18死、百餘人輕重傷...每人最高理賠250萬!

台鐵普悠瑪列車日前發生重大意外,鐵軌扭曲成「U」型、車廂斷裂成「W」型,事故傷亡及損壞嚴重程度可想而知;據了解,這場堪為自普悠瑪上路後、台鐵40年來最為慘重的一場意外,目前已知造成18人死亡、190人輕重傷,傷者皆已送往就近、適當的醫院緊急治療……。針對造成這場事故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因為普悠瑪沒有安全帶的設計,才會導致乘客嚴重傷亡;不過,對此說法,有醫師卻打臉:「如果使用安全帶,反而會適得其反、增加傷亡人數。」這種說法依據為何?

日期:2018-11-01

保險

兩大面向評估 年輕人該不該買失能扶助險?

「買保險不是以壽險、意外險和醫療險為主就好,為什麼還要買失能扶助險?」這是許多年輕人的疑問。專家建議,若有該不該買失能扶助險的疑問,建議可從家庭責任、勞工失能給付等面向評估是否該入手,且在決定購買之前,也應該先看清楚保單條款,並留意失能判定、給付方式和給付期間等重點。

日期:2018-10-29

保險

每2人就有1人單身的「超單身世代」...這兩個指標告訴你,保險做足了嗎?

如果從國內保險市場投保率進一步觀察單身族群的消費屬性,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單身女性保戶多於男性,「顯示女性相較於男性更重視自身保障缺口」,像是基本壽險保障及意外險、醫療險、防癌險、重大疾病險、特定傷病險、失能扶助險等,都頗受單身女性青睞。

日期:2018-10-19

保險

沒錢繳保費想解約!小心這五大損失

隨著日常生活物品漲幅不斷,加上台股、港陸股氛圍低迷,民眾資金頓時套牢,此時常聽到週邊朋友哀怨的一句話,「要勒緊褲帶過日子了!」這些種種投資訊息在在都關係到日常生活費用,也意味著必須要有心理準備無法再像以前一樣,以為精省過日子,每個月就能多存下一筆錢來!

日期:2018-10-08

保險

投保醫療險比例年年高 小心留意醫療險新制4月起取消「復效等待期」

在現行的健保制度下,民眾濫用醫療資源的情形時有耳聞!根據衛福部統計,105年全台門診、住院(含急診)人次多達6.3億人,健保支出超過新台幣200億元,台灣最為人樂道的健保制度,因為看病方便又便宜,上醫院、看醫生就像是逛賣場稀鬆平常,尤其是急診「亂象」更是突顯出長期醫療資源的過度浪費,「輕症患者不斷湧入,反而讓有急迫需求的重症患者一位難求……」;儘管醫療資源的浪費為人所詬病,但是可以看出一般民眾與醫療院所往來密切,加上近來自掏腰包看病及投保醫療相關保險的比率逐年增高,小花平台提醒你,及早做好妥善的醫療規劃是有其必要的,日後才不致因為醫治而拖垮全家生計。

日期:2018-08-27

保險

留在台灣還是西進中國?資深保險業台幹給你的四大提醒

今年許多台灣保險行業老朋友不斷飛來大陸找我,詢問西進中國的方式和相關的發展潛力及條件,我從幾個面向給予想要西進中國的內外勤保險業夥伴一些分析和建議。

日期:2018-08-15

傳產

台灣保經公司的大陸夢 去大陸搶灘先搞懂這四點

近期看到許多台灣的保經公司很積極佈局和西進中國大陸的市場。從早期台灣大型老牌的保經公司如錠嵂、磐石、台名,以及這幾年在大陸發展非常好的永達,和台灣保經業的新兵磊山,以及台資背景但直接在大陸成立保代公司的鑫山。

日期:2018-08-14

保險

台灣人超愛買保險 卻被說「保障不夠」 花錢保心酸的

「台灣保險滲透度全球第一」,「台灣人保障明顯不足」。三不五時就會看到這類報導,多數人看到台灣拿下全球第一,可能稍稍振奮一下,但沒時間深究,這其實是兩個有點對立的說法,且用來形容台灣保險市場,都有點「似是而非」。專家指出,保險滲透度名列前茅的國家,都是小規模經濟體,台灣人不必在意在這個指標上是不是世界第一。而國人年花15萬元買商業保險,關鍵在需求和缺口能否補足,也不是只有死亡保障夠不夠的問題。

日期:2018-04-24

傳產

一輩子只做一份工作 菊島之子吳文永用狼性精神完成登陸大夢

4月17日,在中國蘇州金雞湖國際會議中心,聚集了來自全中國2650名永達理保經公司優秀的業務主管,能進來此會議中心的人,都是從永達理全中國10000位優秀業務主管中脫穎而出,其條件至少2017年度FYC(第一年度佣金)佣金收入要達到6萬人民幣,且至少要符合MDRT(百萬圓桌會議,全球壽險菁英的最高盛會)資格,才能進駐這場業務表揚大會。

日期:2018-04-21

聰明理財

本土企業、保險業 資安意識慢半拍 「想哭」駭全球 台灣資安險竟只賣30張

去年網路勒索病毒數量暴增七五二%,加上金融科技、物聯網、無人車、智慧居家系統等逐漸普及,資安風險無孔不入,國外資安保險的投保率也逐步增加。台灣企業與保險業者反應如何?

日期: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