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抗病毒藥物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抗病毒藥物共有125項結果
健康

去公共場所都有戴口罩,為什麼還會得流感?關鍵原因曝光

黃小姐(化名)年前因高燒、咳嗽、全身痠痛,在診所篩檢為B型流感,服用克流感藥物後仍然咳嗽不止,於是轉往醫院就醫。感染科醫師依慣例,詢問發燒病人的旅遊史及群聚狀況,黃小姐突然眼眶泛淚,原來是她65歲的父親這禮拜也突然出現一樣的症狀。即使黃小姐當天立刻帶父親就醫、服用流感藥物,沒想到再隔天,父親卻還是因為呼吸困難住進了加護病房,醫師發佈病危通知。黃小姐很難過地說「自從被診斷流感之後,我都在房間自主隔離,為什麼父親還是會得到流感?」

日期:2020-02-26

幸福熟齡

武漢肺炎平均感染3人、併發症狀多恐致命...如何預防病毒?勤洗手、強化免疫力最有效

肺炎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3名,更勝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病變等。到底肺炎有多可怕?2019年年底,中國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迅速延燒全球,嚴重程度不下2003年那場世人難忘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經證實,武漢肺炎病原體與SARS同屬冠狀病毒,兩者雖相近但致病表現並不完全相同,如今已定名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隨著疫情的延燒,從一開始的完全不了解,到現在由醫界與科學家抽絲剝繭,慢慢露出治療曙光。曾於2003年參與第一線抗SARS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醫師顏慕庸形容,新型病毒就像人類面對戰爭的迷霧( Fog of War)一般,對敵人愈了解,才能有效遏止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傳播感染,「台灣的防疫與醫療實力足夠,民眾不需過度擔心。」

日期:2020-02-26

焦點新聞

10藥物同步臨床扮「定心丸」

因為無藥可治,新冠肺炎令人聞之色變,莫名恐慌。不論新藥、老藥、原廠藥、學名藥,甚至中藥,全部總動員加入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行列,先前研發SARS、MERS的解藥經驗,儘管因疫情消失,功敗垂成,卻為新冠肺炎解藥拉高了制空優勢,造就出一場不容悲觀的對抗新冠病毒之戰。

日期:2020-02-12

國際總經

突破!浙江、廣東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毒株

「武漢肺炎」疫情急速擴散,大陸各地忙著控制疫情。大陸疾控部門紛傳出好消息,繼中國疾控中心之後,浙江、廣東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毒株,為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提供基礎。

日期:2020-01-28

焦點新聞

低溫來襲+元旦放假 下周流感疫情恐升高

流感防疫關鍵在於掌握先機,若能提早預知流感疫情高峰時間點,就能採取防疫因應作為、調度醫療人力。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發出全台第一個準確預測流感疫情高峰的模式,上一周愈低溫,而當周放假天數愈多,急診感冒人潮上升愈是明顯,解釋力高達百分之八十五。

日期:2019-12-31

健康

平常身體很好,為何染「流感」卻心臟衰竭?醫師:5種人是高危險群

編按:媒體報導,藝人郭彥甫日前因流感併發心內膜炎,在搭乘班機飛往美國的途中,突然心臟疼痛,抵達美國後緊急就醫,醫師說如果再晚兩個小時恐怕就來不及了,所幸治療之後已平安出院。目前已經進入流感季節,流感引起的併發症中,與心臟有關的還有「心肌炎」,以下為國內真實案例與醫師說明,提醒民眾提高警覺。(20191211更新)

日期:2019-12-05

健康

未打疫苗,六旬男罹A流釀肺炎 醫師:出現這4個症狀,當心就是「流感」

一名65歲的男性糖尿病患,長期固定在門診拿藥,某次回診時醫師建議他可接種流感疫苗,但患者不願意。沒想到,前年農曆年間,這名患者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呼吸會喘、胸痛等現象,就醫驗出A型流感,還引發肺炎住院。

日期:2019-11-29

焦點新聞

《超詳細懶人包》流感和一般感冒有什麼不同?何時要看醫生?一文讀懂

流行性感冒常常在天氣開始變冷之後,便會開始慢慢盛行。不管是哪個年齡層的朋友,都有可能患上流行性感冒。但麻煩的是,部分流行性感冒症狀與一般的感冒症狀,會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所以很容易把流行性感冒跟一般感冒搞混,因此輕忽了流感併發症可能產生的風險。

日期:2019-01-16

焦點新聞

快篩沒事就真的沒得流感嗎?關於流感...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最近流感盛行,讓許多家長緊張不已,深怕家中孩童、長輩受到流感波及。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葉爵榮資深藥師提醒,流感不是絕症、重症也只是極少數的案例,民眾無須過度驚慌;然而,若出現疑似流感症狀,建議積極就診,醫師可由臨床症狀或搭配流感快篩進行診斷,再對症下藥即可改善。

日期:2019-01-07

健康

年奪1萬2千多條生命的肺炎 流感患者與65歲以上要當心!

台灣肺炎死亡率逐年上升,是韓國的1.6倍、日本的2.3倍;2016年為國人十大死因第3位,一年奪去1萬2千多條生命。

日期: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