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排行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排行共有2509項結果
ETF

00946、00944盤中也破發!為何老司機說上市破發,反而是天大好事?成分股有哪些?這2檔重疊

被市場稱「00919親妹妹」的月配高股息ETF、群益科技高息成長(00946)與野村趨勢動能高息(00944)於週四(5/9)掛牌上市,以5/8淨值10.02元參考價開出,高於10元發行價,最高來到10.06元;00944開盤15元,盤中股價最高到15.03,閃過「一掛牌就破發」。只不過,上午10點30分左右,兩檔皆跌破發行價;截至11點前,00944最低來到14.93元、00946最低為9.96元。掛牌破發投資人應該要很擔心嗎?事實上投資老司機認為反而是好事。狄驤曾以00940破發狀況分析,認為對多數投資人來說,反而是天大的好事,甚至根本不會有什麼血流成河。原因很簡單,許多人把高股息 ETF當成定存,已經變成了一種信仰,這種信仰會讓資金源源不絕進入台股。兩檔ETF公告成分股,其中00946持股最多2檔為鴻海(2317)與聯發科(2454);00944則重押亞翔(6139)、長榮鋼鐵(2211)。至於兩檔前10大成分股,包括漢唐、瑞儀皆為重疊標的。

日期:2024-05-09

教育

憑不輕言放棄 切進AI應用領域、把生意做大 勇於認錯 日本母親教會穩得董座的事

今年第一季,保護元件廠穩得實業創下單季新高的營收表現,並成功切入AI伺服器領域。董事長高治宏談起如今公司的發展,竟與他母親獨特的教育方式有關。

日期:2024-05-08

教育

不是台清交!這所大學畢業生企業最愛「保證就業」,唯一私校是它…18學群「資訊學群」最搶手

大學申請入學第二階段上周開跑,不少學子對該讀哪所大學感到迷茫,其實只要選對校系,就幾乎等於未來就業保證。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2024年企業最愛大學前十名,第1名由成功大學奪冠,接著依序是台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近年AI、半導體產業正夯,從企業調查的偏好也可以發現,企業對理工科系的需求,依舊熱得發燙。

日期:2024-05-07

台股

台新金(2887)、中信金(2891)、富邦金(2881)...2024年8檔存股族最愛金融股「想快速累積張數先存這1檔」

我常常到全國各地跟投資朋友分享台股行情的看法,也關切一下現在市場投資人的投資心態以及行為。從上個月開始,屏東、高雄、台南,再到這個月的嘉義、台中,從南到北我發現這幾年的投資朋友變得更理性、更專業了,也都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適合哪一種投資商品以及投資標的。

日期:2024-05-06

生活消費

選擇需要、超越需要的房車榜樣!2024國產房車推薦首選NISSAN ALL NEW SENTRA

台灣汽車市場近十年規模可以說是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從2015年的42.1萬輛新車掛牌一路成長到2023年的47.7萬輛、成長幅度不容小覷!雖然期間有因為2018年的金融海嘯與2022年後疫情時代晶片缺料影響等小亂流稍微受挫,但車市規模不斷擴張依舊是顯而易見的發展方向。而跟車市規模不停成長一同出現的另一大現象,就是SUV休旅車的受歡迎程度了,SUV車型銷量占比從2015年僅有25%,2023年過半達到58%,持續蠶食著原本轎車市場的版圖區塊。入手休旅車好像已經成為了不需要太多思考就自動合理化的購車選項,但這真的是個講究追求個人特質、更注重聰明思考的現代人,應該要做的選項嗎?

日期:2024-05-02

科技

榜單綜覽〉台廠市值成長率強勁 華城、士電新進一千大 AI助攻台企 中國車企逆風高飛

(今周刊1428)近年AI趨勢帶動全球科技業成長,中國車企強力競爭也威脅歐美車廠,在疫情之後,更帶動中國觀光需求大增,中港台資本市場迎來巨幅洗牌,如今,兩岸三地一千大將由誰領導全局?《今周刊》獨家為您解析。

日期:2024-04-30

國際總經

老謝觀點〉台企入榜數一年間大跳升 反觀中國退步了 地緣政治最前線下的台廠韌性

(今周刊1428)身處地緣政治核心最前線的台灣,經濟與企業競爭力受美中角力牽動,今年的兩岸三地一千大排名,正好可以看出這個脈絡帶來的變化。

日期:2024-04-30

職場

總統創新獎得主劉耕名 挽救世大運廣告一戰定前程 「三金」典禮新視覺 就靠愛舊物的他操刀

二○一七年,劉耕名帶領甲蟲創意,翻轉世大運糟糕的廣告,讓世界看見台灣美學。之後,他成為台灣大型典禮的總設計師,領著甲蟲衝入D&AD英國設計殿堂,列名世界前二十名。

日期:2024-04-30

國際總經

2024兩岸三地1000大 專訪德國汽車教父:小心,它的電動車正在改寫全球版圖! 當中國拚出海

(今周刊1428)過去一年,在內部經濟環境欠佳的背景下,談到中國經濟時,除了近年頻繁出現的房地產危機與消費不振外,總不時還會看到這麼幾個詞彙:出海、內捲、新三樣、新質生產力,以及產能過剩。究竟,在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下,這些詞彙的意涵是什麼?回望過去一年,在外界一片高調的「唱衰聲」中,中國經濟又有哪些「變與不變」?《今周刊》一年一度的「兩岸三地一千大調查」,為您深度解析。

日期: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