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擠滿了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擠滿了共有140項結果
國際總經

蘇州台商告白:台商三分之一落跑,剩下工廠還在「產能也不在了」...直擊中國揭「被掩蓋的裁員潮」

今年以來,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經濟逐步邁入復甦軌道,內需開始回歸,商圈消費人潮「報復性」湧現……,但,這條復甦之路終究並不平坦。

日期:2023-05-03

國際總經

蘇州台商告白:台商三分之一落跑,剩下工廠還在「產能也不在了」...直擊中國揭「被掩蓋的裁員潮」

今年以來,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經濟逐步邁入復甦軌道,內需開始回歸,商圈消費人潮「報復性」湧現……,但,這條復甦之路終究並不平坦。傳統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與出口,前方各有各的挑戰。不過,挑戰之餘,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也正在加速扭轉其自身的產業地貌。在《今周刊》2023年的「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調查中,我們帶您深入探討中國復甦之年的「虛與實」,以及兩岸三地產業發展趨勢的危與機。

日期:2023-05-03

美食旅遊

座落在田園中的餐廳,以紅棗入菜「紅棗飯、紅棗排骨湯」清淡卻美味…老謝:這是客家料理最難地方

創意獨具的客家美食:棗莊古藝庭園膳坊山東有一個棗莊,這次我們在苗栗公館找到一家庭園客家餐廳,這家餐廳取名棗莊,但不是地名,而是真正紅棗的產地。台灣唯一產紅棗的地方就在公館鄉的3個村莊。

日期:2023-03-30

國際總經

土耳其強震竟讓國土位移3公尺!重創災區總統喊每戶發1.6萬 民眾怒吼:繳20多年地震稅花哪去?

土耳其南部與敘利亞邊境,自2/6凌晨發生規模7.8強震後餘震不斷,台灣及各國救難人員已進入當地進行人道救援,據外媒最新統計,土、敘2國死亡人數合計超過1.5萬人、數千人無家可歸,土耳其國土還「被移動」了3公尺。總統艾爾段承諾,每戶將發放1.6萬元協助民眾度過難關,不過土耳其民眾並不領情,怒吼20多年來本應用於預防災難所徵收的「地震稅」都花到哪去了?而土耳其伊斯坦堡證券交易所2/9也宣布,證交所將關閉5天。

日期:2023-02-10

國際總經

影》特斯拉中國2度降價,車主氣炸衝門市喊退錢,他去抗議見「太便宜」又下訂...台灣跟進?公司這麼說

特斯拉本月6日宣布中國售價大降價,這已是短短3個月內2度降價,多款電動車價格再創中國市場歷史新低。陸媒報導,6日當天降價消息一出,交車就逾萬輛,更連續3天訂車破萬輛,交車期也因此延長。繼中國降價後,特斯拉隨後也宣布調降日本、南韓和澳洲的售價;知情人士表示,此舉是為了刺激對其最大單一生產中心上海廠的電動車需求。中國政府對購買電動車的補助只到去年底,因此有不少人趕在年底下單,沒想到卻變「現買現虧」。不少用原價買到特斯拉的車主對於特斯拉2度降價簡直氣炸,不少人衝到門市抗議要求退錢;還有中國網友分享,自己拉朋友到特斯拉抗議,沒想到朋友卻被降價後的價格吸引,「狗東西看降價了挺便宜又買一台」。

日期:2023-01-12

科技

台積電魏哲家:想要去台化、掏空台灣? 沒那麼容易 「即使最簡單的硫酸,美國都要到台灣買!」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出席上周美國鳳凰城的移機典禮,本周返台後,今(17)日首度公開露面。他上午在玉山科技協會的專題演講中指出,半導體產業的供應鏈極度複雜,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實力是過去30年累積的結果。魏哲家指出,外界有半導體業恐去台化的聲音,甚至有人說台積電赴美設廠會掏空台灣,「沒那麼容易,門都沒有!」他也舉例指出,「即使連最簡單的硫酸,美國都要來台灣買」,怎麼可能去台化。

日期:2022-12-17

國際總經

白紙革命》BBC記者因防疫被痛毆,中國改口「他沒表明身分」…這場白紙革命為何示威浪潮吹向歐洲五國?

新疆「白紙革命」浪潮越燒越烈,採訪示威活動的BBC記者遭到員警以「防疫」名義痛毆,引起全球譁然。如今中國外交部卻改口,指出是該名記者未表明記者身分所導致,呼籲國際媒體,既然在中國就要遵守當地的法規、法律。但漠視人權、人命的行徑,讓歐洲各國紛紛響應「白紙革命」活動,上街力挺中國人民,各國政府譴責當局並呼籲目前在中國的各國公民們注意安全。這股抗議聲浪也動搖了金融市場,中國股市周一(11/28)創下近一個月來最大跌幅,國際原油價格跌到今年低點。

日期:2022-11-30

國際總經

白紙革命》新疆一把火燒出人民憤怒 警暴打BBC記者「幫防疫」,中國官媒前總編看不下去:民眾有表達意見權利

中國大力執行防疫清零政策,卻因為過度封控導致新疆烏魯木齊一處民宅發生火警時,沒有及時救災也無法逃生最後慘釀至少10人葬身火窟,引起大批民眾示威,學生們發起「白紙革命」為死者哀悼外,也表達長期對言論自由受限的不滿。不過當局疑似出動防暴車要鎮壓,甚至有外媒《BBC》記者遭到員警毆打逮捕,理由竟稱是為了避免這名記者「被感染新冠肺炎」,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向當局喊話,民眾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希望政府能夠傾聽。

日期:2022-11-29

科技

陳泰銘告訴你 為何國巨早已不是你以為的國巨? 「我們有45000人,八成是外國人!」

成立45年的企業,該如何避免「中年危機」,轉而成為市場炸子雞,甚至是在國際市場上數一數二的強棒?國巨給了答案:跨國併購,並且好好運用洋將!經歷過去四年的四宗跨國併購案後,2022年的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早已與1977年成立的國巨,或是1993年股票上市的國巨,面貌大不相同。其中最大差別,就是主要事業部的一把手,大多數是外國人,而且外國員工佔員工總數高達八成!

日期:2022-11-08

國際總經

目睹一群人在死屍旁笑鬧「我對人性失去信心」...梨泰院踩踏悲劇:一場狂歡如何變成150多人死劫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