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政府效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政府效率共有22項結果
國際總經

《2024世界經濟走向與對策論壇》地緣經濟分裂:中國成孤島,台商供應鏈大遷徙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周二(1/30)舉辦「2024世界經濟走向與對策論壇」,就全球總體產業及貿易趨勢、亞洲及歐美等地個別遭遇的挑戰及發展進行觀點交流。上午場邀請前行政院長陳冲、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副秘書長邱揮立進行專題演講及研討,並由經濟日報副社長翁得元、《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擔任主持暨討論人。

日期:2024-01-30

政治社會

川普稱「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工作」!王美花:他不了解半導體業...台積電設高雄廠絕非「政治宣示」

對於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質疑台灣搶走美國人的半導體工作的說法,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川普此說法不太了解半導體產業。她強調,去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產值為7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占43%、3000多億美元,台灣僅23%、2000億美元,若無台灣幫美國製造出半導體產品,「是沒有辦法賺大錢的」。關於台積電在台中或高雄廠建廠進度,王美花表示台中的2奈米廠仍在市府都市計畫審查中,而高雄廠設廠獲得高雄市政府團隊大力支持,在高雄建廠絕非「政治宣示」。她表示目前台積電的28奈米製程要去日本設廠,所以台積電提及要將高雄廠改成先進製程,「至於是幾奈米?還是由台積電來說」。

日期:2023-08-04

焦點新聞

台灣大未來》鎖定航太、科技與5G發展!陳其邁:高雄產業轉型關鍵「在效率及資料應用」

近年來,高雄市在市長陳其邁領導下,不斷推動招商,再加上中央發展的重點計劃,使高雄成為不少產業的重點聚落。陳其邁在《今周刊》主辦的「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中指出,地方政府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必須擔負起從地方跨越中央的溝通角色,或跨區域等共同合作才能解決過程中碰到的如招商、水電等問題,地方政府也不只是處理人民柴米油鹽的問題。

日期:2022-06-30

國際總經

〈聯電擬設新廠〉新加坡擁多重優勢 半導體廠擴大投資佈局

晶片荒點燃各國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視,相繼佈建在地供應鏈,新加坡也加大力道投入半導體產業,除與其他國家同樣祭出補貼誘因外,當地政府也以效率、政策彈性高著稱,隨著美中半導體角力持續,不少國際半導體大廠為分散產能風險,選擇新加坡作為亞洲地區投資設廠的地點。

日期:2021-10-25

政治社會

中華民國國旗在東京飄揚、楊勇緯落敗日本觀眾抱不平,為何奧運辦在東京卻好像台灣主場?

東京奧運賽事仍在進行中,但台灣選手已經取得歷來最佳成績,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最新一集《數字台灣》節目中透露,自己有好多場比賽都大家一樣,看到眼泛淚光。

日期:2021-08-02

焦點新聞

京元電爆確診震撼科技業! 穩懋董座陳進財:已做好分艙分流、移工管理

半導體封測大廠京元電(2449)日前爆發外籍移工染度事件,甚至一度停工,為台灣科技界投下震撼彈。各大廠都開始嚴格管制,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讓疫情蔓延至科技界,進而影響台灣重要的全球供應鏈。第三類化合物半導體大廠穩懋董事長陳進財,在接受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節目《數字台灣》專訪時提到,雖然台灣在防疫上做得很好,人民也高度配合,但一向以管理聞名的台灣科技業,卻產生防疫破口,所幸政府及廠商動作很快,截止目前為止仍算控制得宜。

日期:2021-06-15

焦點新聞

老愛說「看中國有多進步」...致那些覺得「台灣鎖國」的人:少看一點兩岸,台灣才會進步

看台灣媒體上的報導和一些輿論,似乎大家都在說中國進步有多快,似乎昨天就已經趕英超美了, 好像就快要征服世界了。

日期:2019-11-05

傳產

直擊台商北越搶灘戰記

北越,這個略帶落後、保守,甚至一絲神祕色彩的地區,在中美貿易戰的炮火下,一夕翻轉成了全世界最矚目的投資焦點。我們飛越1600公里的航線,親眼記錄台灣電子業的遷徙之路,有科技大廠循著貴州、廣西友誼關一路顛簸南下,搬進河內,還有人名片來不及印、越南手機來不及辦,買了工廠就直接上線。課稅步步進逼的壓力,為守住客戶訂單的努力,台幹在中越兩地間奔波……,貿易戰方興未艾,台灣科技大廠只能勇敢搶灘北越!

日期:2019-06-12

科技

經濟解析/楊應超:台灣鬼混20年,都在混什麼?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未參加新春開工典禮,並在臉書說,他在過年期間已開始工作,異康集團暨青興資本首席顧問楊應超指出,郭董過年不忘忙著在外跑生意,可以看出台灣科技業的環境越來越辛苦。

日期:2019-02-18

政治社會

3萬名年輕人看見的世界10大問題 第一名是這個!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每年調查人們看見的世界問題,做出報告讓大家參考。今年他們調查了31,495位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年輕人,總結出千禧世代年輕人看見的世界重大問題。

日期: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