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數位經濟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數位經濟共有241項結果
台股

谷月涵看台股恐破去年低點「但沒崩盤問題」!朋友關心他回台灣不安全:其實比在美國還安全

寬量國際(QIC)周一(4/24)舉行2023年第二季媒體記者會,有「台灣先生」之稱的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分析:「因為市場資金仍充沛,雖然未來台股仍有機會破去年低點,但沒有崩盤問題。」

日期:2023-04-24

國際總經

陶冬:美國經濟下半年高機率衰退,恐從「這行業」引爆導致連鎖反應

華爾街股市在區間上落,企業盈利和經濟數據未能給出新的市場方向;中小銀行的資金流出舒緩了,但是聯準會官員開始討論金融緊縮對實體經濟的衝擊。美債窄幅波動,資金靜等聯準會下一個利率動作。美元匯率繼續下探,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中國經濟超預期發揮,為被美國衰退陰影籠罩的全球增長前景提供了一個利好因素。英國三月CPI出乎意料地反彈到雙位數。

日期:2023-04-23

科技

台灣文化科技展演新體驗, 「春季序曲藝響世界」- 5G行動車地方巡演正式啟航

為推動科技融入台灣文化的展演新體驗,帶動軟體賦能數位資產蓬勃發展,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日前在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戶外廣場舉辦「春季序曲藝響世界」展演活動,現場展示全台首創5G行動製播系統(以下稱5G行動車)與XR沉浸式舞台,展現產業署5G行動車應用技術助攻文化科技服務生態之相關成果,同時啟動5G行動車由北到南,結合台灣各地文化主題進行地方巡演的活動。

日期:2023-04-21

政治社會

中科院重無人機產業、資安整合 沈榮津、李忠憲出任新董事

作為台灣國防科技研發重要機關的中科院,17日舉行臨時董事會調整人事,其中前總統府戰略顧問張冠群、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等4人卸下董事職務,由「潛艦國造」重要推手、國安會諮委黃曙光、前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等4人新任董事;至於本月任期滿3年的中科院長張忠誠,獲董事會同意續任。

日期:2023-04-20

政治社會

馬老師終於回來了!馬雲回中國登熱搜,現身杭州談ChatGPT…低調了好久,這次露臉為了習政權?

馬老師終於回來了!據《格隆滙》報導,本周一(27日)午後,一個杭州隧道裡阿里巴巴 (09988-HK) 創辦人馬雲坐車的影片流傳開了,隨後被微信公眾號「雲谷教育」、《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證實,馬雲當天來到雲谷學校,與校方討論未來教育的議題,還提到最近爆火的 ChatGPT。

日期:2023-03-28

政治社會

媒體與數位平台第2輪對話,「4主張」盼正面回應訴求:應重視產業困境,籲設分潤機制

有關媒體議價,新聞產業與大型數位平台今(27)日舉辦第2輪對話會議。數位部說,會上達成兩點共識。另據了解,新聞產業與META的對話安排在明(28)日。

日期:2023-03-27

理財

政策加持+創新高的存款 中國衝內需火種到位 把握兩會利多 九檔陸股ETF伺機買

受惠中國兩會政策利多、防疫政策鬆綁下,景氣復甦力道強勁,且海外資金持續擴大投資加持,展望未來,陸股將有機會否極泰來,值得留意偏多操作的布局機會。

日期:2023-03-22

國際總經

「華爾街大行看中國的經濟學家,被中共滲透很厲害!」《紅色賭盤》作者沈棟:中國經濟很難有迴轉空間

回憶錄《紅色賭盤》(Red Roulette)作者沈棟認為,華爾街大行對於2023年中國經濟偏樂觀的預測或展望,其實可信度不無疑問。因為,華爾街大行看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家,不僅受到中共滲透,各家大行為了爭取利益豐厚的中國市場,也不大可能跟北京政府唱反調而唱衰中國。沈棟也認為,長期押寶中國市場的台灣企業界,如果現在才想撤出中國,「有點晚了,不好走,很難走」。他從自身經商多年的經驗觀察,十幾年前每一家外國大企業都在討論如何進軍中國市場,賺取肥花花的人民幣;反觀現在的外國企業,每一家都在討論從中國分散至其他市場的策略,不論是中國加一或中國加二,也就是不再重押中國,或是要降低中國的佈局比重。

日期:2023-03-13

理財

存股老字號就是讚!中華電每股配4.7元現金股利5年新高、殖利率逾4%「員工也調薪4%」

中華電 (2412-TW) 董事會今 (24) 日通過盈餘分配案,擬配發每股 4.702 元現金股利,將發出 364.76 億元,以今日收盤價 115.5 元估算,殖利率約 4.1%。

日期:2023-02-24

房地產

國內兩大房仲龍頭大鬥法!律師、學者籲公平會要更積極作為

一段消費爭議的文章內容,點燃國內兩大房仲龍頭信義房屋和永慶房屋戰火,雙方從廣告戰打到司法攻防,互不相讓。值得關注的是,信義房屋在採取法律途徑前,曾向公平交易委員會(下稱公平會)檢舉永慶房屋「不公平競爭」,盼行政機關積極行使行政作為。不過,擁有行政指導與介入權限等「武器」的公平會,收到檢舉後,卻未祭出任何行政作為,不只當事人難以接受,熟悉公平法的律師及前公平會委員也出面喊話,呼籲公平會要更積極主動行使職權,以利維護市場秩序。

日期: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