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新聞媒體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新聞媒體共有244項結果
台股

10塊的彩晶想拚14塊賣,沒想到熬到13.8元就向下衝!她從獲利288萬到慘賠百萬:我犯了1個禁忌

作者經過無數次反覆研究和實戰投資,她發現,存股的好股票,更適合操作「波段投資法」,2017年~2018年,她利用自己的「天龍八步」選股心法,讓本金400萬元滾出2,400萬元,開始在網路公開她的投資績效和方法,還受邀到許多媒體上分享。2020年,遭遇新冠肺炎股災,讓她修正並簡化自己的投資策略,最後,她靠「波段投資法三步驟」,短時間內站穩腳步,績效翻倍,獲利高達4,000萬元。以下是她分享學習路上曾經慘賠的一次經驗...

日期:2021-08-19

全台防疫報導

「政府不是沒買疫苗,是買了沒到貨」…法律學者提醒,「這問題」比買疫苗更棘手

20210628編按:台灣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從過去疫苗沒人要打,演變成人人搶著打,檢討政府疫苗購買量不足的聲浪始終不停歇。但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陳鋕雄,今日在個人臉書發表看法,表示「政府並不是沒有預購疫苗,而是買了之後貨還沒到。」並且提醒大家,關於新冠疫苗,「最困難的問題不是如何買疫苗或是否緊急授權,而是如何說服民眾願意施打」,其中最重要的關鍵,便是必須透過「透明化」跟公眾進行坦率的告知與溝通。以下為陳鋕雄在臉書發表的文章全文:

日期:2021-06-28

全台防疫報導

恩主公高雄確診案妻子反擊!「回診三次皆反映咳嗽!醫師卻未進一步篩檢?」

高雄6月23日新增9例確診個案,其中一感染源為新北恩主公醫院群聚感染,讓高雄市長陳其邁震怒,表示從未收到新北市的疫調,相關資訊還是自行上網查詢而來的,重申「疫調、匡列、隔離」的重要性。對此,恩主公醫院護理部主任詹碧端,更發出公開信直指:「因為病人就診不願意做PCR!」而該名確診個案家屬,26日透過高雄市議員邱俊憲臉書發文表示,當初丈夫(案14359)回診三次皆反映有咳嗽、呼吸道症狀,但醫師卻都未做快篩及PCR檢測;也是事後才得知,隔壁早就住了確診個案,不過醫院也未做進一步的匡列,「染疫絕非家人所願,對引起社會恐慌感到抱歉。」

日期:2021-06-27

全台防疫報導

打AZ後3天內猝死? 媒體「穿鑿附會」和聳動的標題! 醫:疫苗根本就不是造成死亡的主因

AZ屬於腺病毒載體的疫苗,確實會有數十萬分之一的機會造成血栓,以及數百萬分之一的機會致死!不過,通常血栓是在疫苗施打的3天後才會發生,進而才可能造成死亡!台大醫院兒科醫師「蒼藍鴿」表示,近期老人家施打完AZ疫苗,幾乎都沒有超過3天就死亡了,甚至有些幾小時就去世了,跟施打疫苗沒有關係;另醫師提到要考慮到「死亡的背景值」,施打前後的台灣,每日老人家的死亡人數都是差不多的,他斷定,「疫苗根本就不是造成死亡的主因」!

日期:2021-06-23

理財

透視新興市場債 後疫情時代的成長潛力

在PIMCO,我們預期,群體免疫提升、大宗商品價格攀上十年新高、資金流入,將有利新興市場投資。即使拉美、中歐經濟全面重啟動能相對落後,但PIMCO研究團隊認為,不確定性反映在資產價格上,預期未來新興市場的成長潛力,將加速推升當地貨幣及主權信用債券的需求。

日期:2021-06-16

政治社會

有效率65%的AZ,一定輸給95%的輝瑞?誤會大了!藥師20秒教你懂「有效率」:能符合3條件就是好疫苗

這篇絕不會談數據研究學者等等讓人聽不懂的語言。我依舊會提供白話文的觀點,還有做得到的醫療建議。在這篇,你會聽到身為醫療人員的我是怎麼看待「有效率」、為什麼美國人會選輝瑞和莫德納?以及為什麼新冠肺炎疫苗「先發明先贏」。最後會提到,如何拯救你和你的家人。

日期:2021-06-07

全球股市

2週前才一片哀嚎,怎麼一轉眼就從萬5回萬7!股市老手告訴你:為何疫情嚴峻,股市卻像沒事一樣?

這次疫情剛發生之初,有許多之前空手的投資人,有些期待的心情,看看是不是能撿便宜,這樣想法的投資人,相信讀者身旁應該也有不少,或者本身就是正在等待的人...(原文發布於5/28)

日期:2021-06-02

生活消費

看他播天氣長大的! 76歲「傳奇氣象主播」任立渝退休 半世紀預報生涯劃下句點

現年76歲的「傳奇氣象主播」任立渝要退休了!TVBS新聞部副總詹怡宜在Facebook證實,今(31)日是任立渝上班的最後一天,她表示,「和一個傳奇說再見,任大哥今天播完就退休了…」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