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棲地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棲地共有89項結果
職場

遭遇雷擊、夥伴遇難 刻苦17年拍攝《山椒魚來了》 紀錄片導演麥覺明 會計人迷上山嵐、動植物 為台灣特有種說故事

曾透過行腳節目《MIT台灣誌》帶觀眾的眼球登上台灣百岳,這一次麥覺明交出《山椒魚來了》紀錄片新作。這部耗時十七年製作的影片,捕捉台灣特有種山椒魚瀕絕的身影,也記錄時代洪流裡致力生態研究的人們。

日期:2023-02-15

政治社會

觀塘生態保育有成 台灣中油與觀塘生態保育執委會發表成果

台灣中油公司推動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展開觀塘地區的生態保育工作,成立觀塘生態保育執行委員會,111年11月7日舉行「藻回初衷 聚礁未來」觀塘生態保育成果發表會」,展現了4年來的保育成果,包含藻礁生態中的柴山多杯孔珊瑚、殼狀珊瑚藻及竹圍小燕鷗等皆有豐碩的保育成效,並特別設置了「觀塘生態保育網」及「藻礁生態保育展區」,希望透過全民的見證與監督,共同實現三接與生態共生的承諾。

日期:2022-11-24

科技

為人與犬療傷,台灣心輔犬盼浪愛永續

「在台灣,背負許多浪犬汙名的狗狗生活環境辛苦,但我們不能只著重於狗身上,而是要更多聚焦於人—因為人犬是一起生活在這個社會的,所以我們很專注於二方的和諧相處。如果我們在前端S(Social 社會)的教育,以及後端E(Environmental 環境)的努力,可以讓這些問題稍微減緩一點,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希望這樣的力道能讓政府和民間看到,看到後我們就有機會將種子評估員、種子教師、種子心輔犬的培訓再擴大,集結人與犬的力量創造更美好共處的社會,全世界的狗狗也不再有那麼多的創傷。」台灣心輔犬團隊執行長 陳奕君說道。

日期:2022-10-28

政治社會

與小燕鷗的仲夏之約 台灣中油保育小燕鷗 大大提高繁殖率

台灣中油公司自107年10月通過三接環評後,便開始著手進行周邊環境保護計畫,其中小燕鷗的棲地營造與繁殖成果顯著,與桃園市政府及桃園市野鳥學會合作三年,平均繁殖成功率達七成以上。日前在桃園竹圍漁港舉行的「小燕鷗繁殖成果發表會」,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再次重申生態保育不僅是台灣中油的企業社會責任,也是對台灣土地的承諾!

日期:2022-07-14

政治社會

永豐金控號召「百萬綠行動」!從日常生活著手,一起打造生物的共同未來

若你曾造訪馬祖,想必對於街道上的縣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圖騰印象深刻。然而,若想要親睹「神話之鳥」本尊,卻得有著足夠的幸運與毅力。畢竟,根據國際鳥盟2000年出版的《全球瀕危鳥類》估計,全球「神話之鳥」數量少於50隻,如今即便數量稍增,總數仍僅100隻左右。主圖描述:黑嘴端鳳頭燕鷗被譽為『神話之鳥』,多年來卻始終面臨滅絕危機。(梁皆得拍攝,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日期:2022-05-13

科技

化不可能為可能,聯電用AI大數據與綠色營運力拼2025節電15%

猜猜看,2億3千萬代表什麼意義?你大概很難想到,這是聯電今年內部節能競賽,預估可替公司省下的電費!

日期:2022-01-07

美食旅遊

臺南七股 踏遍鯤鯓內海 飽覽溼地風景 向海洋致敬

「海天一色的水景,廢棄鹽田的田梗小路,候鳥不時在路上相伴,一整群人時跑時走,大家都陶醉在風景中」,回憶起上次參加地質嘉年華的路跑經驗,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技正兼站主任王美欣語帶感性的說。

日期:2021-12-27

公投專區

公投說明會》「三接不遷」會如何?林惠真用「海鮮鍋」比喻 詹順貴:遷三接對中南部居民不公平!

四大公投案將於12月18日登場,中選會於今(24)日舉辦第3場電視意見發表會,下午1時聚焦「藻礁公投」(第20案)。正方代表人為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惠真,反方代表人為前環保署副署長、本全律師事務所律師詹順貴。

日期:2021-11-24

公投專區

公投倒數計時!盤點4大關鍵提問 讓你一次看懂三接爭議到底在吵什麼?

三接爭議,到底吵什麼?釐清4大關鍵提問,答案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日期:2021-11-24

政治社會

公投倒數計時!盤點4大關鍵提問 讓你一次看懂三接爭議到底在吵什麼?

決戰12月18日,「4大公投」投票日剩下不到1個月,正、反方展開大辯論,互不相讓。4大提案中,包括是否同意重啟核四(位於新北貢寮的龍門核能發電廠)、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桃園觀塘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下簡稱三接)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這兩案,牽動台灣「減煤增氣」、「非核家園」的能源轉型路線是否還能持續走下去。涉及供電、減空汙、生態保護等層面的三接,從連署、成案,不同主張持續交鋒、爭吵不斷,公投若過,目前已施工近3年的三接要停工遷離,更是一場影響台灣能源轉型成敗的關鍵戰役。想像一下,當台灣不要核電、不要燃煤造成空汙、要持續減碳,要綠電、天然氣等能源轉型,也要台積電、台商回流等經濟發展,又期待供電穩定、不缺電,同時還能顧及環境生態……,怎麼可能做到?這是正反雙方交鋒的火線時刻,也是全民價值選擇的關鍵時刻,這時,沒有人是局外人,取捨絕對是必要的。

日期: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