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武力犯台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武力犯台共有72項結果
政治社會

中國的強硬態度 更加深台灣認同與民主價值

政治大學選舉中心年度民調顯示,民眾認同為「臺灣人」的比例大幅提升,認同為「中國人」或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下探到新低。同樣的趨勢在統獨民調也有相同軌跡:支持實質獨立的比例自2018年上升至近三成,而支持統一的比例降至0.7%,為歷年來新低。民主基金會所委託的政治大學選舉中心也有製作另一份年底才公布的民調,其中支持臺灣現有體制以及捍衛國家體系的意願也隨著同樣趨勢提升。綜合這幾份民調起來看,可以發現台灣人對於民主自由的重視與國家認同和統獨立場兩者關係密不可分。

日期:2020-08-03

國際總經

港版國安法後⋯⋯》美中意識形態對抗 世界秩序將打破重練 范疇:台灣最佳戰略 不掉隊、不插隊

二○二○到二○二二這三年,對台灣極為凶險,但也是台灣獲取更大國際優勢的機會窗口。原本我以為二二年是台灣最後機會窗口,沒想到竟然提前在二○年來到⋯⋯

日期:2020-06-03

國際總經

「香港已喪失高度自治權」 龐培歐:美國打算取消港貿易特殊待遇

中國人大今(28)日將表決港版《國安法》,在此前夕,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chael Pompeo)27日向美國國會發出聲明表示,如今的香港已不再享有在中國境內高度的自治權,未來可能取消美國對香港貿易的特殊待遇;若龐培歐此言最後成真,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被重重打擊。

日期:2020-05-28

國際總經

台灣再登CNN!防疫有成使國際地位提升 卻遭中國嗆「和祖國大陸搞對抗」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台灣因防疫有成,屢獲國際肯定,今(16)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刊登一篇分析報導,稱台灣防疫表現可圈可點,陸續和美國、捷克,簽署防疫合作聯合聲明,國際地位也隨之提升,未料此舉卻引發中國不滿,國台辦甚至重批,台灣執政當局「和祖國大陸搞對抗」。

日期:2020-05-16

政治社會

最近民調出爐:台灣反中情緒持續上升

不論是共機繞台、香港反送中、以及武漢肺炎期間刻意刁難台灣的種種行徑,在陸委會的最新民調裡顯現了台灣人對於中國的新態度。從2010年開始,陸委會每年會針對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做三次民調,而在2020年總統大選之後,陸委會民調顯示有超過七成的民眾認為中國對台灣政府的態度趨於「不友善」,而六成的民眾認為中國對台灣人民也不友善。與2019年10月的民調相比,兩筆數字各成長了7.2%以及6.9%,創下十年以來的新高。造成此趨勢的原因,正是因為2016年蔡英文上任之後,中國不斷對台施壓所造成的結果。這些打壓包括搶奪台灣邦交國、威脅武力犯台、經濟利誘和威嚇、政戰手段、傳統與網路間諜行動、以及打壓與台灣合作的外國企業和非正式盟友。蔡英文在2016年就任時,陸委會的民調比起2015年馬政府時期還要高上許多,從馬政府時期的51.2%(中國對台灣政府)以及46.9%(中國對台灣人民)上升至59.3%以及50.6%。

日期:2020-05-04

科技

華為年度法說會暴雷!面對美國制裁 中國可以用「這三招」反制?

華為公司昨(31日)舉辦年度法說會,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指出,由於美國對華為採取貿易制裁動作,加上病毒疫情又同時出現,對華為2020 年海外銷售造成衝擊,今年將成為華為營運迄今最困難的一年,華為的目標就是力爭活下來,2021 年還能發布年報。

日期:2020-04-01

政治社會

小英勝選台海有變數? 日媒中國通示警:習恐祭出這四招 但台灣可如此反制

總統蔡英文以台灣史上最高票當選下任總統後,熟悉中國政局的日本主要報紙、產經新聞外信部(即國際新聞部)次長矢板明夫推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灣恐放棄文攻,改採武嚇手段,使得未來兩岸情勢更緊張。他建議台灣加強擁抱國際社會,多方面發展對外關係,特別是聚焦美國、日本及歐洲,讓北京想對台灣動手前,更加投鼠忌器。

日期:2020-01-16

政治社會

主張統一是叛國?蔡英文3點重申立場 「不會把不同政治主張視為叛國」

立委林靜儀日前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民主國家必須定義「與中國統一是不是叛國」,此話引發討論與藍營痛批,林靜儀隨即辭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競選辦公室發言人職務,總統蔡英文今(4)日,在臉書上針對此事件,重申三點立場。

日期:2020-01-04

政治社會

台獨跟統一真的是假議題嗎?我們從來沒有離「被統一」如此貼近

台灣政壇近年最大的驚奇,先後繫在兩個人身上。首先是乘「白色力量」之勢竄起,曾拋出:兩岸一家親、現在好好的管它過去幹什麼、反○○但允許遊行…等聳動金句的北市市長柯文哲。其次,就是開創台灣21世紀政壇新神話的高市市長韓國瑜。前者,已漸成過去式,無庸再多行著墨。後者,則可能是攸關台灣人未來的生死課題。

日期: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