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歷史博物館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歷史博物館共有88項結果
傳產

當年張榮發堅持貨櫃化,有人甚至說長榮瘋了...林省三憶長榮海運轉型之路:光是調查就花了6千萬

編按:長榮海運前首席副總裁林省三的一生事業都與海運有關。20多歲,考取台灣省政府交通處航運科。40歲,受張榮發邀請加入長榮集團。85歲,才從長榮集團退休。20年的公職期間,總是在戰戰兢兢中度過,心繫國輪復興與落實海洋政策。轉戰長榮海運後,跟著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推動貨櫃化,開闢世界各地航線,讓長榮登上世界貨櫃船公司龍頭寶座。同時擔任航運相關公會理事長,參與兩岸三地之間航線的協議,不論是「境外航運中心」、「兩岸三地航運」以及97後台港航線的協商談判都參與其中,並影響到後來的兩岸直航。實為推動台灣航運界發展的重要人物之一。

日期:2023-09-26

科技

前台積電營運長赴北京重要會議 竟因「非中國籍」被擋在門外!蔣尚義首次揭露:我在大陸沒有被信任

蔣尚義曾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倚重的研發老將,也曾擔任台積電共同營運長,在業界人稱「蔣爸」。他首次披露,2021年擔任中國晶圓製造龍頭中芯國際(SMIC)副董事長時,由於非中國籍的身分,竟然在北京高層視察廠區時被擋駕,而且還發生兩次,顯見他當時不受中國官方信任。

日期:2023-09-04

傳產

從軍中福利社之花到雜貨店掌門人!這個金門女老闆如何靠傳承「婆婆的味道」,贏得台南鄉親的認同?

臺南淺山地區,雖距離臺南市區也不過一小時多的車程,但對於生活在當地的鄉親而言,不可能為了買一瓶醬油、一包泡麵就特地前往市區採買。即使是已有超商進駐的南化區,街上仍保有數家開業已久的雜貨店。其中,「春香購物商店」的經營者-王能資女老闆,是從金門遠嫁到這裡的媳婦,對她而言,在臺南偏鄉經營一家曾是餅舖的雜貨店,是既陌生、又有點熟悉的生活。

日期:2023-08-24

美食旅遊

尋找 台灣土地記憶

再流行的人事物,時間一久也會變成時代的眼淚,幸好有一群人不只往前走,也往後看,不只仰望,也關注腳下的土地。他們將褪色的歷史重新上色,守護先人曾走過的足跡,透過復興土地記憶,串聯過去與現在,替文化做了最用心的維護與保存。

日期:2023-08-09

傳產

低調的雜貨店卻賣著5千元的高檔鮑魚罐頭!台南小店裡,50年辦桌經驗總鋪師的退休「跨界人生」

我們常常忘記雜貨店的店家也是生活在「地方」的當地人,他們的生活因為太緊密地與雜貨店綁在一起,看到他們,就等於看到他們背後的那一家店。在臺南市北區的「豐誠號」,鄭瑞豐老闆就是將雜貨店生活,活出自己獨特風格的一位經營者。有趣的是,和店頭擺設的低調感形成對比,這裡是一家有賣高級海鮮乾貨干貝和鮑魚罐頭的雜貨店!

日期:2023-03-08

教育

大學志願怎麼填?19歲時最想讀師大美術系...建中畢業30年後,給高中生的人生建議「經濟能力最重要,你不能餓死」

編按:大學學測即將在2月23日公布成績,很多考生陷入選填志願的困難抉擇,到底志願該怎麼填?該選校還是選系?這都關乎未來職涯發展。大學畢業後,該找份平凡但能溫飽的職業,還是執著於追求前途渺茫的理想,夢想和生計要如何選擇?

日期:2023-02-10

國際總經

有片/海鰻界台灣之光!日學者發現超稀有種,花1年時間用「國民飲料」取名:這可愛的名字很完美

另類台灣之光?日本科學家在今年1月時發現了全新品種的海鰻,經過近1年的研究與確認,最終終於給這隻還沒有名字的海鰻取名叫「珍珠奶茶」,原因是因為牠擁有奶茶底色的身體跟黑黑的斑點,搭上日本大眾對珍奶的狂熱就取了這樣的名字。

日期:2022-12-03

品味收藏

生活即是藝術 藝術即是生活 亞洲新地標CINDYCHAO The Art Jewel Gallery藝術珠寶典藏館

一直以來,CINDYCHAO不斷於國際拍賣市場上寫下傲人佳績,作品陸續被全球殿堂級博物館列為永久典藏而享譽盛名。不過,特殊的私人預約鑑賞模式讓品牌始終蓋上了一層神秘面紗。今年,CINDYCHAO The Art Jewel Gallery藝術珠寶典藏館在台北頂級晶華酒店的邀請之下,終於正式開幕,成為品牌首座實體藝術空間。往後,CINDYCHAO藝術珠寶已不再遙不可及,而是您轉身即能親見的絕美景致。

日期:2022-11-18

科技

紐時》認清中共養套殺手法,台灣工程師正從中國晶片業回流「去對岸的就是些帶機密換財富小人」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2-11-18

科技

台積電工程師出走中國以為是「小螺絲大解放」…3年後回台第一句話:不用擔心「黨」查封公司真好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致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曾以金錢誘惑大批台灣工程師到對岸工作。時隔多年,COVID-19防疫限制與美中科技戰促使這些人才改變想法,逐漸回流台灣。

日期: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