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民主制度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民主制度共有171項結果
政治社會

44國際學者力挺蔡英文 籲台灣人民團結對抗中國威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在對台談話中,強調「一中原則」、「和平統一」,並首度提出「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總統蔡英文當日即強硬反擊「不會接受一國兩制」。為力挺蔡英文捍衛台灣民主,44名國際學者與前美國官員共同聯署發表公開信,呼籲台灣人民團結、共同對抗來自中國的威脅。

日期:2019-01-09

政治社會

羅賓森:台灣毫無分裂對立的本錢

在他的理論中,一個「成功」的國家,必須擁有一套能分享政治權力、進而驅動創新的社會制度;台灣,就是他眼中不折不扣的成功國家。但這位政治經濟學家提醒,台灣若想維持既有的民主自由,就不能忽略極權中國的嚴重威脅。

日期:2019-01-09

政治社會

蔡英文:個人聲量不重要 但台灣聲量一定要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總統蔡英文對此則指出,台灣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北京當局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台灣絕不接受,強硬的談話,使得蔡英文近來的網路聲量大幅提升。她昨(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新的一年,要一起走出同溫層,為台灣製造更大的聲量,「因為個人的聲量大小一點都不重要,但是台灣的聲量一定要大」。

日期:2019-01-07

政治社會

政院打假訊息 散播不實災害訊息致死將處「無期徒刑」

今年九合一大選期間,網上傳出不少與性平、政黨有關的不實資訊,為打擊假訊息流傳,行政院會今(13)日通過《災害防救法》第41條修正草案等7案,並針對散布災害不實消息且害人致死者制定新規,將處以無期徒刑。

日期:2018-12-13

話題人物

余英時:現在正是台灣的生死關頭

20210805編按:中央研究院余英時院士(1930-2021)於今(2021)年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余英時院士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在當今學界十分罕見,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更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學術研究之外,他亦為具社會關懷、維護自由民主價值之公眾知識份子。2014年獲得首屆唐獎漢學獎殊榮後,為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領域,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設置「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提攜後進不遺於力。余院士1930年出生於中國天津,先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西方學界皆推崇其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余院士為美國普林斯敦大學榮譽教授,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含1991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等,並於1974年當選本院第10屆院士。余英時曾於2018年接受今周刊電訪暢談民主、兩岸,「談台灣,民主不該憑情緒,政黨輪替非你死我活」、「論中共,人心最重要,世界的不滿已到臨界點」以下為電訪內容:

日期:2018-12-05

政治社會

范疇:中共害怕的是「選民大於政黨」的台灣

台灣選民不分藍綠,積氣、積酸、積怨已久,這現象有著極為複雜的歷史背景。然而,台灣選民並不了解,事實上我們是多麼幸運的一群人;今天我們可以用「選民」兩個字無愧地稱呼自己,已經把地球上至少一半的人類遠遠拋到身後了。

日期:2018-11-28

國際總經

霸權的「不可能三角」看美中鬥爭

中國強大之後,企圖挑戰美國在金融、技術、制度上的霸權地位,目前看來是失敗的;但擊退中國之後,全球的經濟、技術、文化變遷態勢,美國三霸權全拿的地位也很難挺住。

日期:2018-11-21

政治社會

公民媒體教父:網路起義足以改變世界

美國達康泡沫發生前,他發明了第一個彈出式廣告,席捲了整個網路世界;二十多年後,他相信網路科技能讓一絲火光燎原成公民運動,改變社會。

日期:2018-10-11

國際總經

川普為什麼 全面追殺中國

這個世界,究竟容不容得下兩個「偉大」強權?對誓言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川普而言,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逐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中國,展露出稱霸全球的野心;現任霸主美國,當然不會束手就擒。因此這場由川普發動的貿易戰,核心目的只有一個:徹底拋開中國威脅。無論鬥爭的結局,是美國拉開領先差距,或是中國逆勢超車,過去半世紀的全球經貿秩序與國際政治格局,勢必都將大幅改寫。

日期:2018-08-29

政治社會

劉兆玄 用外星人的眼看民主困局

「這部作品,我希望大家有個反思:很多人以為民主是萬能的,大家以為自己能投票就夠了。」但民主體制要能運作,內含更多細緻的步驟,只是當社會被撕裂,民主制度的運作便顯得舉步維艱。「我只是想提出這樣一個困境。」

日期: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