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民事訴訟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民事訴訟共有144項結果
台股

強勢對先進光、三星發動訴訟戰、砍價搶單「就能玩死對手」 林恩平捍衛光學王朝的下一步?

從小兒科醫師到執掌500億營收的光學王國,林恩平專注技術的研發令同業敬佩,他發動的訴訟則令同業生畏。在他溫文的外表下,有一顆鷹派的心。

日期:2021-04-21

職場

老道士月薪6萬,私收香客紅包被開除!廟方:超渡嬰靈、冤債主有固定價目表

年資長達30餘年的黃姓道士,自民國77年7月1日起受雇於新莊地藏庵,每月薪資6萬元,廟方因無提供勞健保,因此還每月補貼1200元由黃道士自行投保。後來有香客向廟方反應說有給黃姓道士紅包,但未收受招財符。新莊地藏庵認為,黃姓道士屢次違反廟規,向信眾索取金錢,致香客有所爭執,損及廟譽,已經給過多次機會,黃姓道士也寫下切結書承諾改進,乃依勞動基準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規定,開除道士職務,黃姓道士不滿提告。

日期:2021-04-14

健康

外籍看護怠工求加薪爆衝突 雇主能裝監視器自保嗎? 律師提醒有眉角 「這樣做」恐觸法

現代年輕人家庭工作兩頭燒,若家中長輩有長照需求,家人又無法協調分攤工作,實在難以獨立負擔照顧責任。若不想將長輩或家人送往安養院,聘僱外籍看護是唯一選擇。站在雇主家庭角度,想請一名「專業看護」卻來了一個「會獨立思考、有情緒的人」,期待落差容易產生衝突。另一方面,外籍看護隻身來台,不僅要學習語言、適應文化,24小時住在雇主家,壓力其實不小。若照顧患有失智、癱瘓或疾病重症的家庭,勞心勞力的照顧工作非一般人能想像。這些年來,關於雇主與外籍看護之間摩擦或爭執,受照顧者受外看虐待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外籍看護不堪受照顧者性情多變,控受虐、甚至逃脫也時有耳聞。本文從法律面出發,給照顧家庭、照顧家屬參考,若與家中外籍看護產生衝突,該如何避免紛爭、又有什麼眉角?

日期:2021-03-22

政治社會

「要還他一個清白!」3大疑點、3大新事證 高檢署為銀行員諸慶恩聲請再審

「與翁茂鍾有關的『諸慶恩案』,台高檢決定向台灣高等法院聲請再審,目的只有一個,還諸慶恩及其家人一個清白。」高等檢察署書記官長吳怡明特別在今(15)日早上召開記者會宣示。

日期:2021-03-15

台股

纏鬥8年竟和解》大立光撤回先進光侵權案!當年恩怨情仇,全因4位年輕工程師

大立光(3008)與先進光(3362)今(5)日就侵害營業祕密相關案件達成和解,一早兩家公司即同步發布重訊指出,雙方已簽訂保密之和解契約書,大立光將依該和解契約書之約定,撤回對先進光電公司相關案件之執行、損害賠償請求及告訴。

日期:2021-03-05

職場

從拿法槌到執筆改劇本 鄭昱仁用寫實電影改革司法

「司法未必陽光正面,必須承受批評,我們要設法解釋清楚,透過電影向民眾對話。」法官鄭昱仁置身司法體制內,以接地氣的對話方式,讓民眾理解法律。

日期:2021-02-24

焦點新聞

最貴「爛尾樓」致和園閒置17年重生!神祕大戶砸50億買下再蓋豪宅

當年賣得比帝寶更貴的致和園,因掬水軒家族的欠債、訴訟風波,閒置17年;2019年終於判決落幕,2020年成功易手茂德,準備打掉重蓋頂級豪宅。

日期:2021-02-09

政治社會

1位銀行員之死...揭開司法最黑暗的一幕!監察院「石木欽案」真相完整披露

2022/6/30編按:因「27本筆記本」、「銀行員之死」等案件,重創司法圈形象的富商、佳和集團前董事長翁茂鍾,因炒股案被判刑1年,得服社會勞動,但他卻串通警方造假簽到,去年一審宣判有期徒刑2年2個月、同謀前警官楊博賢1年10個月,緩刑4年,全案上訴。週四(6/30)上午台南高分院宣判,撤銷原判決,翁茂鐘改判1年10個月、楊博賢1年6個月,緩刑4年,判決確定後60日內,繳國庫40萬元。《今周刊》於1259期中,從監察院報告爬梳出,翁茂鍾在「石木欽案」中所扮演的角色,剖析翁如何成為「玩法之徒」,在債務爭議期間,與多位司法官恐有著不當互動,除了成功規避債務外,甚至在「一位銀行員之死」後,還轉向其遺孀及一對未成年稚女興訟求償。

日期:2021-02-03

政治社會

土地問題》大地主台糖租約下一步 須跨部會協調 私校辦不下去 荒廢校地何去何從?

私立大學因少子化面臨退場潮,私校向台糖承租土地的長期合約,卻無法說停就停,屆時大筆國有土地恐將遭荒廢閒置,政府得加緊進行跨部會協調,避免可能的亂象與資源浪費。

日期:2021-02-03

政治社會

1位銀行員之死...揭開司法最黑暗的一幕!監察院「石木欽案」真相完整披露

1位銀行員之死,看出司法黑暗的一面!在監察院報告所指向的情節中,富商、調查官、法官捲入,負責追債的銀行員從無罪之身,變成有罪之人、抑鬱而終,至今仍是有罪之身,他的故事,是台灣司法最大的諷刺,卻也是雨過天青的機會。

日期: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