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水下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水下共有276項結果
政治社會

公投倒數計時!盤點4大關鍵提問 讓你一次看懂三接爭議到底在吵什麼?

決戰12月18日,「4大公投」投票日剩下不到1個月,正、反方展開大辯論,互不相讓。4大提案中,包括是否同意重啟核四(位於新北貢寮的龍門核能發電廠)、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桃園觀塘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下簡稱三接)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這兩案,牽動台灣「減煤增氣」、「非核家園」的能源轉型路線是否還能持續走下去。涉及供電、減空汙、生態保護等層面的三接,從連署、成案,不同主張持續交鋒、爭吵不斷,公投若過,目前已施工近3年的三接要停工遷離,更是一場影響台灣能源轉型成敗的關鍵戰役。想像一下,當台灣不要核電、不要燃煤造成空汙、要持續減碳,要綠電、天然氣等能源轉型,也要台積電、台商回流等經濟發展,又期待供電穩定、不缺電,同時還能顧及環境生態……,怎麼可能做到?這是正反雙方交鋒的火線時刻,也是全民價值選擇的關鍵時刻,這時,沒有人是局外人,取捨絕對是必要的。

日期:2021-11-24

科技

台灣本土再生能源開發團隊-台亞風能積極投入風場開發

本土能源開發商台亞風能股份有限公司(台亞風能)積極投入風場開發,近日宣佈參與並主導台灣環風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之環洋離岸風力發電計畫,開發場址位於彰化外海。

日期:2021-11-12

政治社會

2021年《今周刊》永續城市大調查 台灣最強城市出列

病毒重創全球SDGs進程,地方政府、草根團體、熱血公民如何展現台灣韌性,打造永續城市?今周刊採訪團隊在《編輯室好好說》Podcast中,為你述說萬華在大疫之下公私協力、度過危機的感動;桃園如何創造「生態物流」、翻轉古蹟的故事。

日期:2021-10-27

政治社會

基隆市》環保旅遊召喚人潮 推動綠色觀光城市再造學

「每一個最近到訪基隆的人都稱讚基隆變明亮、美麗了,不再只有灰暗的顏色。」基隆市長林右昌回覆《今周刊》,談論他眼中的永續城市。

日期:2021-10-27

政治社會

澎湖縣長賴峰偉:海洋是澎湖的命脈

「海洋是澎湖的母親,縣府、民眾齊心努力,一同守護環境。」

日期:2021-10-27

政治社會

彰化縣長王惠美:看不到的建設,一樣要做到好,才能建構永續發展的城市。

彰化縣位居全國第七大都市,人口超過125萬,為台灣糧倉,同時也是台灣的傳產重鎮,但「工農並重」的產業結構也讓彰化縣面臨長年來的環境汙染。近年來,彰化縣投入大量資源在環境整治,彰化縣長王惠美透過書面回覆本刊採訪時,強調「看不到的建設,一樣要做到好,才能建構永續發展的城市。」

日期:2021-10-25

政治社會

走過白色恐怖 台中張家:「國寶無條件歸屬國家」 兩代人守護 黃土水《甘露水》再度展顏

百年前台灣之光「黃土水」的作品,因政治因素遭汙毀、被迫藏匿不見於世人之前,靠著小英總統、國藝會董座林曼麗、台中張家等多方努力,讓台灣文化史更臻完整。

日期:2021-10-20

政治社會

能耗雙控風暴來襲 綠電成台灣經濟新動能 他點名3家大廠拿下主場優勢

中國今年加強落實「能耗雙控」政策,同時加強控制能源消耗量總量與強度,迫使地方政府在工業生產旺季祭出限電措施,諸多企業總產能近乎腰斬、重創工業重鎮。中國大規模限電凸顯出全球綠能供不應求的挑戰,更可能影響全球下半年經濟成長。反觀台灣,政府早在2016年便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政策,目標是2025年綠電發電量要在占台灣發電量20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日前(16日)攜三家台灣離岸風電供應商接受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老謝看世界》訪問時,先是提交台灣這三年培植綠電本土供應商的成績單,並樂觀預估台灣至2025年風電產業投資可達6000億元以上,預估綠電將是台灣經濟成長的新動能。受訪最後,沈榮津也以中國此次無預警限電,提醒台灣在能源自主的路上要更努力。

日期:2021-10-18

理財

台商回流覓地 資產股活化土地釀開發熱潮 林適中:利多加持 台灣房地產持續增值

恒大的財務危機,看在知名投資達人林適中的眼中,有些類似三十年前的台灣,有危機也有轉機。而台灣目前已脫胎換骨,加上國內外環境有利,全民資產增值行情正在升溫中,有不少值得挖掘的潛力股。

日期:20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