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污水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污水共有72項結果
政治社會

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提出寶貴見解,我們該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日期:2021-05-31

券商彙整報告

【麥克連】20210521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

日期:2021-05-21

政治社會

台積電霸業如何不被56年大旱打敗? 別管鑿井了 專家斷言「這三件事」才是正解

台灣逢56年來最大乾旱! 外國媒體上個月警告,旱象恐衝擊台灣半導體產能、影響股價,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公開表示,「科學園區和工業區用水需求,可在旱災期間鑿井使用」。此言一出在網路掀起熱議。王美花事後澄清,這是竹科廠商建議,且鑿井早有前例,但外界仍罵聲四起,批評不濟燃眉之急。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駱尚廉指出,在估算地下水量、安全取水量前提下,鑿井確實是緊急應變手段,但並非長遠之計,反而海水淡化、回收水設備更新,以及在都市外圍間防洪地下蓄水道,才能因應極端氣候。

日期:2021-03-10

政治社會

來自地獄的「血水」?虎尾溪成「紅色多瑙河」嚇壞人,福懋興業偷排汙水遭重罰2千萬停工

雲林縣斗六市郊虎尾溪6日下午被人發現遭汙水染成「紅色多瑙河」,照片被Po上網,有熱心民眾透過空拍機追蹤,驚見紅色污染物已隨溪水流散長達5公里,猶如紅色多瑙河。雲林縣環保局獲報後會同轄區員警採樣追查,確認污染源是斗六工業區附近的上市公司「福懋興業(1434)」,依違《水污法》重罰2000萬元並勒令停工。

日期:2021-01-07

傳產

從豬糞尿、有機污泥到百億黑金─台灣沼氣能源的產業化契機

包含農牧業、食品加工、造紙工業與民生污水,台灣每年產生超過二千噸的剩餘有機資源,若沒有妥善處置,就會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與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高二〇倍以上的甲烷排放。透過循環經濟,這些資源則可以成就一個具有百廠規模、百億價值的新興產業,兼顧綠能與減碳,創造在地的就業機會。

日期:2020-12-30

政治社會

廢污水經回收再利用,保育水資源,打造臺北市成為宜居永續之城市

為了讓珍貴的水資源能生生不息,永續使用及保育水資源回收再利用,臺北市政府致力將現代化污水處理廠提升為水資源回收中心,以因應時代潮流,國際趨勢,致力將臺北市發展政策建構在「宜居永續臺北城」的實踐,並透過臺北市自願檢視報告(VLR),聚焦於7項優先推動目標,其中,與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 6相對應的指標之一,即是「廢污水經回收再利用比例」。

日期:2020-12-25

政治社會

朝向「碳循環」與「水循環」最後一哩路 綠色創新推升價值翻轉 成為臺灣企業永續發展策略

知名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曾經指出,單以歐洲為例,二〇三〇年循環經濟商機將高達一.八兆歐元,加上歐盟執委會已於去年率先全球,宣誓全歐州將在二〇五〇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更促使製造廠商加速建立涵蓋碳循環與水循環的資源供應模式,追求兼顧環境和獲利的綠色創新成長。

日期:2020-12-25

焦點新聞

居家檢疫離房1分鐘罰10萬,紐籍機師卻僅罰30萬...律師嘆:罰錢要會「痛」才有效果

國內新冠肺炎765案例的紐西蘭籍機師,因為沒有在疫調時據實說明行蹤而被裁罰最高的新台幣30萬元。處罰看起來不輕,但是仍然很多人質疑,其他居家檢疫者離開房間不到1分鐘且未造成染疫風險都已經要處罰10萬元,像這位機師因為不據實說明而造成追蹤困難,並演變成8個月以來國內最大的防疫危機,影響數百人甚致造成大型科技廠的營運損失,只罰30萬符合比例嗎?是不是最高處罰金額訂得太低?

日期:2020-12-24

傳產

中鋼推展5G策略 建構企業永續發展競爭力

中鋼公司(下稱:中鋼)為一貫作業鋼廠,所生產鋼品是百分之百可回收再利用之綠色產品,並以「追求成長,持續節能環保及價值創新,成為值得信賴的全球卓越鋼鐵企業」為企業願景,致力追求永續發展,經營成果獲國內外各界高度肯定,包括今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新興市場指數成分企業,並榮獲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台灣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天下雜誌》2020「天下企業公民獎」大型企業組TOP50等,也獲選為世界鋼鐵協會(World Steel Association, worldsteel) 2019年「永續發展優勝企業」。

日期:2020-12-10

焦點新聞

未來恐遇乾旱危機?李鴻源:這兩件事做好之前 台灣人沒資格談缺水

對於未來台灣可能面臨的缺水問題,以水利專業見長的前內政部長、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直言,以目前狀況來說,水庫淤積問題難以解決、台灣也無土地可新建水庫,若無法開源,就只能朝節流去規劃,要是無法做到調高水價、發展水資源回收,「那台灣人就沒有資格談論缺水這件事」。

日期: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