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清華大學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清華大學共有459項結果
科技

「專挑對手服務,要讓台積電覺得痛」,從研發六騎士到梁孟松的恨,18年前老照片見證歷史

近來美中半導體競爭愈來愈激烈,台積電前研發主管蔣尚義與梁孟松的新聞也傳遍全球,我應邀到TVBS《金臨天下》節目中分享觀點,看到電視台找出一張18年前台積電的舊照片,讓我勾起一些回憶,我想就趁這個機會分享一下,關於台積電研發部門的幾個小故事。

日期:2022-08-15

國際總經

裴洛西30年前就敢在天安門拉黑布條抗議!訪亞洲加油機呼號竟是「WHO SCARE」?

20220731編按: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是否訪台成為全世界矚目焦點,不過裴洛西團隊今(31)日公布最新出訪行程,預計拜訪的國家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韓與日本等4國,台灣目前暫未出現在拜訪行程名單中。不過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有消息人士透露,裴洛西有可能將於8月4日經菲律賓克拉克美國空軍基地訪問台灣,並於台北會見蔡英文總統。(18:10更新)

日期:2022-07-31

傳產

如果沒奇蹟,《科學人》年底停刊!發行人嘆虧7年難扛:童子賢善意贊助使用率低「更讓人洩氣」

《科學人》雜誌發行人王榮文在臉書和最新一期雜誌上同步宣告,2002年創刊的《科學人》自從7年前開始虧損,無論怎麼努力促銷,「優惠得到的新訂戶,永遠追不上流失的到期讀者」,且虧損逐漸擴大,「科學人何去何從」成為他2年來的夢魘,因此宣告,如果沒有奇蹟,將在2022年12月出刊第250期後不再印行紙本。

日期:2022-07-29

政治社會

驚!「51具人骨」竟藏鵝鑾鼻公園內...4000年古墓重見光明,考古團隊發現太平洋島最老貝工廠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邱鴻霖與教授李匡悌率領清大考古團隊,在鵝鑾鼻公園有重大發現,出土距今約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與大量的考古遺物,也成為台灣南島族群與海外交流互動的重要證據。

日期:2022-07-28

科技

台灣海岸垃圾多到讓人頭皮發麻…1年估逾15萬袋、重量近650噸!工研院用AI「快篩」海廢助淨灘

「全台有多少海廢?以『海廢快篩』計畫那年的數據來說,只是概估,但統計下來,超過15萬袋,換算出來是1200多萬公升的垃圾。」雖然是3年多前發布的資料,但荒野保護協會海廢調查志工廖建翊,對前述數據,仍記憶猶新,「你光想像(逾1200萬公升垃圾量),就會頭皮發麻吧!」

日期:2022-07-21

科技

起底新紫光 他一入主 即帶領員工反省舊紫光為何破產 比趙偉國還狠的併購之王 新掌門李濱何方神聖?

當此危難之際,在紫光集團管理人的主持下,通過司法重整,為集團從新的起點出發創造了發展契機。」這是今年七月十三日,由紫光集團新任董事長李濱,發給全體員工的一封公開信。

日期:2022-07-20

教育

她放棄到手的台積電聘書 考上清大學士後醫!「希望未來當研究型醫師,將科技推廣到偏鄉」

國立清華大學第一屆學士後醫學系單獨招生近日放榜,其中「自然科學組」從431位報名學生,挑選出22位公費錄取生,「智慧資訊科技組」則從28人中錄取一位公費生。在這次上榜的清大新鮮人中,有人放棄了美國耶魯大學入學許可,還有人放棄了台積電聘書,也有因家境因素而休學的藥師。他們展現投入跨域醫學研究及基層醫療服務的決心,成為清華「醫學元年」的生力軍。

日期:2022-06-23

台股

宏達電引股民「聯想」一路漲停作收 董座王雪紅接「聯想獨董」千萬酬金入袋的她,在打什麼算盤?

編按:宏達電(2498)董事長王雪紅,6/20成為筆電大廠聯想的新任獨董,點燃市場投資人滿滿的期待,而宏達電早盤更應聲大漲,盤中一度亮燈觸及漲停板46.3元,最終以漲停作收,重新站回10日線。除了王雪紅,新任獨董還有現任清華大學教授薛瀾,2人獲任董事後皆可獲年度董事酬金34萬美元(10萬美元董事酬金,以及24萬美元的股權權益),等於每年約有新台幣1013萬元入袋。

日期:2022-06-21

科技

林本堅院士的告白:在美國38年,為什麼我選擇在年近60歲那年,為了去台積電工作回台灣?

林院士曾於IBM工作22年,期間帶領研發團隊創造出許多世界第一的技術。2000年加入台積電,在2002年研發出193奈米浸潤式微影技術,讓台積電在55奈米之後跳躍成長6個技術世代,成為世界的領先者。林院士畢生致力於半導體製程科技,為半導體產業寫下許多記錄,卓越的研發成就讓其榮獲包括NAE Member,IEEE Fellow、SPIE Fellow 等多項榮譽,對台積電、台灣半導體產業、世界半導體產業影響深遠。

日期:2022-06-17

健康

AI把阿湯哥36年「死敵」聲音找回來 竟會種族歧視? 清大師生與美加團隊 意外揭露醫學隱憂

人工智慧(AI)也會搞種族歧視?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郭柏志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大學跨國研究發現,當採用先進的AI深度學習演算法,判讀X光片及電腦斷層掃描時,電腦竟能從這些醫學影像分辨出患者是黑人、白人或亞洲人,並影響判斷的準確率。科學家迄今還不明白,AI如何辦到的。郭柏志指出,醫界近年大量引進AI,研發醫療機器人、智慧診療、及醫學影像識別技術等,協助醫生更快速、準確地診斷,這本該是造福病患的好事。但這項研究也揭露當中隱憂,提醒大家要注意醫療倫理問題,並消弭引進AI智慧產生的醫療不平等現象。

日期: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