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渴求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渴求共有154項結果
理財

苦守疫苗財?不如放眼醫療保健產業

隨著研發頻頻傳出好消息,帶動醫療保健類股反轉今年上半年的頹勢,但這波「疫苗財」能延燒多久?而醫療保健產業是否值得投資人布局?全世界都在看。

日期:2020-12-17

傳產

別太狂熱「疫苗財」

隨著新冠疫苗研發頻傳好消息,帶動醫療保健類股反轉今年上半年的頹勢,但這波「疫苗財」能延燒多久?醫療保健產業是否值得布局?

日期:2020-12-16

金融

永豐金控打造理財「豐」潮 聚焦五大亮點

延續「FinTech Taipei 2019台北金融科技展」激發的金融科技創新能量,各家金融業者皆藉由今(2020)年11月27至29日於世貿一館舉辦的「2020台北金融博覽會」,再次向民眾展示未來金融服務的新面貌與新趨勢。永豐金控攜手子公司永豐銀行及永豐金證券共同參展,以「DAWHO 輕奢華」風格結合「數位金融酒吧」體驗為設計理念,共同打造「DAWHO亨利」、「開放金融」、「捐款支付」、「金融投資」與「金融開箱」五大亮點場域,打造全民「豐」潮。

日期:2020-12-15

政治社會

錯過這5年,美方恐無法力阻中國「挑戰其霸權」?你該知道的「十四五」規畫

10月26日,中共第19屆五中全會於北京揭開序幕,俗稱「十四五」的中國第14個「5年計畫」即將公布,其中,「內循環」、「第三代半導體」、「加速金融開放」等幾個政策關鍵字,已率先出籠……。有別於往年,這是一場中國精心準備、力抗美國進逼的5年「逆襲計畫」,這場計畫的成與敗,不僅左右中國的未來命運,也將牽動中、美對峙的下一回合戰局。

日期:2020-10-28

科技

療癒心靈的夢想聲音

大家都知道運動是養生之道,但可知道唱歌也是一種養生秘方?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身體鍛鍊固然重要,內在情緒卻經常受到忽視,長久積累導致疾病的發生,然而學術研究證明,唱歌可以刺激腦部分泌愉悅激素,並幫助人們抒發心底的情緒,實則是一帖可讓人保持身心健康的「天然良藥」。

日期:2020-10-28

個人成長

一封最長的辭職信:當國中老師7年…我該如何告訴媽媽,這看似安全穩定,卻不是我要的人生?

我的人生,在35歲時辭去教職,從零出發。我開始在報章雜誌投稿,投入寫作。從小,被父母期望去當一位老師,在一條被安排好的軌道運轉著,沿途看到的生命風景卻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一直到生了兩個孩子,請了幾年的育嬰假,我從照顧孩子的生命裡看見自己,重拾自己。驀然發現,文學寫作才是我的最愛,我再也無法違背自己。 辭職,成為一位全職媽媽,也是為了療傷。總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緊緊擁抱孩子的剎那間,才感覺自己回到童年,填補了那個欠缺親情擁抱的缺口。我在書中努力描繪的,其實是想透過內在,那個被我們遺忘的「小孩」,喚回一個純真活潑的生命,一份鮮活的感情。或許是,過去我所受到的教育,總是希望我成為「完美的乖小孩」,所以現在,我反而希望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完美,卻很快樂。

日期:2020-10-14

科技

走出研究室的科學家 要幫AI找到真正價值

「因為追尋,所以值得放棄」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暨Appier首席機器學習科學家林守德說到:「跳脫舒適圈追尋新的挑戰的過程,讓我的人生變得更精采豐富」

日期:2020-06-08

情感關係

另一半說「就只是忘了,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你會怎麼辦?

若身邊的人經常莫名對你發脾氣,也許是因為,你正在向他們投射憤怒;若你常對他人感到「自責」,或許表示你正在回避因不願面對某事而產生的痛苦責任感。

日期:2020-06-05

科技

魚游得比水流快,為何不能用來發電?這位台灣高中生成功「用魚發電」征服國際科展

你還記得16、7歲,眼睛閃爍對世界充滿好奇、善意,與想要闖蕩的熱情嗎?住北海岸的安樂高中陳懷璞,從生活中找到靈感,一步一腳印拿下國際科展二等獎;在東南亞移民工社群中長大的育達高中謝發群,設計美食地圖導覽中壢多元店家;治平高中舞動愛心志工社20個社員遠赴緬甸,為偏遠華校帶去文化刺激。《今周刊》舉辦的「小英總統與高中生」邁進第5屆,今年以「世界同行我+1」為主軸,他們的青勢力、暖實力,恰恰映照出這一代高中生,如何以誠摯的心意讓國際看見台灣。

日期:2020-06-03

教育

爸爸縱火自焚、媽媽一臉刀疤...父母都患思覺失調症,從小被叫「瘋子的小孩」曾令他羞恥:好好長大是需要運氣的

編按:作者文國士(國國老師)的爸媽都是精神病患,在療養院一見鍾情,婚後生下了他。「瘋子的小孩!」曾令他羞恥,「我會發病嗎?」是他最大恐懼。8歲以前與爸媽同住,但他倆最常出入的地方是國軍八一八醫院(現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台北市立療養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前身),遭電療、綑綁、隔離……直到他近8歲,爸媽都住進專門收容精神病友的榮總花蓮玉里分院,自此沒離開。「爸媽都是精神病患」是跟著文國士長大的烙印,旁人的排擠、畏懼有如凌遲,羞恥感揮之不去,年少的他只能化身成張牙舞爪的獸,保護自己。他由奶奶撫養長大,領低收入戶補助,住過育幼院,國中念了兩間學校。他曾一度放棄自己,吸毒、飆車,差點殺人!後來從高職重考上台北市立復興高中,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從小受盡譏諷和辱罵:「那個肖仔的小孩!」,而今他說:「我要超越我的出生,活出自己的名字。」他翻寫了命運,成為教育組織TFT「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第二屆教師,「陳綢兒少家園」的生活輔導老師。有人質疑他:「爸媽都有精神病,你這樣還能當老師嗎?」但正因背著這宿命,走過惶惑,他更深刻懂得:好好長大是需要運氣的。他但願成為孩子們的幸運。

日期:20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