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物理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物理共有1151項結果
生活消費

套公式,就對了!

有反覆驗證的「公式」,才是科學,才有機會得諾貝爾獎。好萊塢編劇、綜藝節目、政治圈⋯⋯都能套公式,不過選舉就難說了。

日期:2023-08-23

政治社會

華府看北京vs奧本海默看二戰德國》為何美國有人擔憂 量子技術若落後中國 代誌大條了?

好萊塢電影《奧本海默》票房在台灣及美國都持續發燒,惟華府開始有智庫觀察家認為,片中敘述的情節及國際關係大背景,與80年後的今天高度近似。當年美國政府之所以投入龐大人力及資源至曼哈頓計畫,就是要搶在納粹德國之前做出原子彈,好扭轉同盟國的二戰態勢,避免敵人先「魔高一丈」。2023年的今天,美國與中國在許多層面爭霸的態勢愈來愈明顯,而在兩國都投入發展的幾項新興技術中,中國在量子技術投入的資源規模似乎遠高於美國。這讓華府部分專家敲響警鐘,認為美國絕不能讓中國搶先獨霸量子科技,因為北京明顯想要挑戰華府在全球秩序的霸主地位,若率先掌握了軍事應用潛力不小的量子技術,後果不堪設想。

日期:2023-08-23

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30819pp大數據周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8-19

科技

英文家教要失業了?Google傑出科學家紀懷新談生成式AI:在台最夯應用 可能是一對一教學

生成式AI熱潮席捲全球,ChatGPT、BARD等這些基於大型語言模型(LLM)開發的生成式AI、對話式AI,是怎麼煉成的?使用限制有哪些?在台灣特別有機會紅起來的應用是什麼?台灣國科會主導開發的語言模型有搞頭嗎?由在Google總部DeepMind團隊帶領大型語言模型研究與 Bard開發的傑出科學家紀懷新,一一來解答。

日期:2023-08-16

政治社會

奧本海默去沙漠「孵蛋」前,日本教授已經在台灣打開原子彈大門!為何NHK為了他,特地跑一趟台大物理系?

奧本海默於1942年被美國政府延攬,加入高度機密的曼哈頓計畫,任務是做出人類第一顆原子彈。其實,當年除了美國,納粹德國與日本也在研究原子彈。日本當時是陸海軍分別發展,其中為海軍秘密開發原子彈「F計畫」(或稱F研究)操盤的時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荒勝文策,不僅曾任教於台北帝國大學(今天國立台灣大學前身),而且他走向原子彈開發的道路,早在台灣就開始了。 或許可以說,在1945年奧本海默領導的曼哈頓計畫做出第一顆原子彈前,台灣早在1934年,就跟未來的原子彈技術打了第一次照面。

日期:2023-08-16

教育

大學分發入學「低分高就」絕響,醫科幾級分?想變半導體人搶填「電資」科系,台大物理、機械掉後面去

112升大學分發入學今天放榜,今年整體錄取率96.14%;去年因碰上首屆考招改制缺額高達1.4萬創下歷年之最,今年隨考生回流缺額減少至6464個,但仍是歷年來次多。升學輔導專家表示,今年自費醫學系門檻落在260級分,陽明交大醫學系僅次於台大醫學系;二類組校系部分,台大物理、機械已擠不進前面榜單,學生一窩蜂搶電資科系,甚至出現選系不選校的現象,推估與職涯發展有關,「資通訊吸引力很驚人!」

日期:2023-08-15

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30812pp大數據周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8-12

職場

沒造出原子彈 海森堡是不為或不能也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閃電入侵波蘭。該年也啟動了打造原子彈的「鈾俱樂部」計畫。領導研發的是天才物理學者海森堡,關於他為何沒能為納粹造出原子彈,是科學史上的一大辯證。

日期:2023-08-09

國際總經

地球永續的終極方案——核融合

低溫核融合,可以產生能量巨大的潔淨能源,卻不會出現核廢料放射性傷害、無處貯藏等難題,被新能源產業視為「聖杯、火種」,吸引各大科技巨頭投資、倡議。

日期:2023-08-09

政治社會

他拒收奧本海默為徒,卻收了李國鼎》這位英國諾貝爾獎大師 如何教出未來的台灣科技教父 52年後更間接催生了台積電?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由於同名的好萊塢電影大賣,一時成為國內外的熱門話題。其實以理論物理見長的奧本海默,1924年赴歐洲深造時,在第一站的英國劍橋大學過得並不快樂,特別當時他的第一志願,是到堪稱近代物理界聖域的劍橋大學卡文迪西實驗室(Cavendish Laboratory)做研究。但他一開始就被時任卡文迪西負責人、有「核子物理之父」外號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拉塞福(Ernest Rutherford)教授打回票,後來是實驗室裡的另一位教授接受了他,奧本海默才得以如願,但後來他對卡文迪西的記憶,大多是苦澀而灰暗的。 十年後,拉塞福接受了一位來自中國、年僅24歲的物理系畢業生,到卡文迪西實驗室深造,他叫李國鼎。2023年的今天,我們知道李國鼎是台灣科技教父,一手催生了新竹科學園區、資策會,還有台積電。但身為物理學家的李國鼎,在英國留學三年得到了什麼樣的訓練或薰陶,讓他回國後投入了軍工產業、造船,又在財經部會歷練,並在為期12年的行政院政務委員任內,為今天台灣的科技產業打下重要基礎?

日期: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