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於線上開展的 2021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特別策劃「產業觀點」影音系列,聚焦六大產業,邀請24位指標性企業 CEO ,從產業視角的創新觀點到市場機會,在線上暢所欲言其獨到觀點。
日期:2021-10-29
前日本首相菅直人以十年前親自處理311大地震及福島核災的經驗表示,「非核家園」及再生能源滿足100%電力需求的願景,在日本確實有可能實現。菅直人認為,日本不應該重啟核電,因為從建廠成本、發電成本、安全性及在再生能源的客觀條件來看,核能發電都不是2050年日本邁向碳中和目標的選項之一。他也提到,「台灣與南韓似乎出現一部分想回頭發展核電的想法」,但長期來說,發展核電難逃成本高漲及安全性有疑慮等問題。菅直人說:「請台灣的各位保持信心,轉而發展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希望大家為這目標努力。」
日期:2021-07-22
環保署為推廣「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簡稱 SRF),今(27)日假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辦理「固體再生燃料 轉廢為能」記者會,環保署沈志修副署長、芬蘭商務辦事處米高代表等產官學研各界出席,展現推動決心。環保署推動廢棄物燃料化政策,可解決高熱值廢棄物處理、減少化石原料及燃料開採。以發電為例,廢棄物於焚化爐發電效率僅約20%,若製造成為SRF並於專燒爐燃燒發電,其發電效率可高於30%,更具能源與經濟效益。
日期:2020-12-01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推動「追日計畫」,全市太陽光電系統設置容量,迄今達三十二MW以上,近六年達十倍增量,預計到二〇三〇年可達五十MW;整體再生能源設置至二〇三〇年目標為六十二MW以上,相較二〇一八年達三倍增量,期在有限資源條件下,樹立最大化之再生能源發展藍圖…
日期:2020-09-09
未來十年,全球綠能嚴重供給不足,一個全球搶綠能的戰爭,已經上膛。拿不到穩定的綠電,在未來供應鏈上就可能被除名,但只要台灣電力結構轉骨成功,不僅可以搶得競爭力的聖杯,台灣更可在半導體之外,用綠能建立一個護國新屏障。這是一場不能輸的競賽!
日期:2020-09-02
成立於一九九一年的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致力於以投資、融資計畫,帶動歐、亞、非三大洲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創新與產業發展,期望建立開放且永續的市場經濟,致力於實現民主、多元主義的社會價值。歐銀不只是為重要的區域開發銀行機構,更是與臺灣合作的重要國際組織之一。由於理念相近,臺灣與歐銀長期維持密切合作,歐銀在受援區域投資的重點領域包括農業、電力與能源、市政與交通基礎建設、資通訊產業,對於臺灣企業而言,皆充滿無限龐大的潛在商機。本系列報導將詳細介紹歐銀投資計畫運作模式、各項投資重點領域、臺灣與歐銀過去的合作交流成果,以及臺灣企業如何成為計劃夥伴。
日期:2020-09-01
如何在塑膠再生之路創造最大效益?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想透過塑膠,製作出備受看好的儲能技術:超級電容,或許能增加塑膠回收的吸引力。
日期:2020-08-20
聯合國發表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皆為世界各國急需解決的經濟、社會與環境問題,但危機也是轉機,實現SDGs將是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UNCTAD)與商業發展委員會(BSDC)分別估計,到2030年前,每年需要約5至7兆美元的民間資金挹注,這也同時創造12兆美元的商機及3.8億個就業機會。
日期:2020-07-31
西元1879年愛迪生將白熾燈泡商業化後,為了將燈泡普及到成千上萬的家庭和企業,於是在紐約曼哈頓珍珠街站興建了全美第一座發電廠,使用六台(共670kW)直流發電機,成功提供近60戶共一千多盞燈所需要的電力,自此帶動全球電力系統的發展。
日期: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