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生質能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生質能共有106項結果
國際總經

塑膠也能變電池!美最新研究「廢棄物儲能裝置」,讓寶特瓶、光碟有更好的再生方式

如何在塑膠再生之路創造最大效益?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想透過塑膠,製作出備受看好的儲能技術:超級電容,或許能增加塑膠回收的吸引力。

日期:2020-08-20

產業動態

一片氾濫的「環保綠色」概念股海...3大指標,幫你找到心中的績優股

聯合國發表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皆為世界各國急需解決的經濟、社會與環境問題,但危機也是轉機,實現SDGs將是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UNCTAD)與商業發展委員會(BSDC)分別估計,到2030年前,每年需要約5至7兆美元的民間資金挹注,這也同時創造12兆美元的商機及3.8億個就業機會。

日期:2020-07-31

科技線上

若沒「它」救援,影響可能更久!從2019英國大停電看儲能的重要性

西元1879年愛迪生將白熾燈泡商業化後,為了將燈泡普及到成千上萬的家庭和企業,於是在紐約曼哈頓珍珠街站興建了全美第一座發電廠,使用六台(共670kW)直流發電機,成功提供近60戶共一千多盞燈所需要的電力,自此帶動全球電力系統的發展。

日期:2020-06-12

政治社會

整改高齡焚化廠 解決不了垃圾危機

台灣各地垃圾焚化廠,將在這兩、三年進入整修高峰期,運轉超過二十年的爐子,如何跟上當代環保標準?台灣未來該不該新建焚化爐?

日期:2020-04-08

政治社會

2022年德國實現非核家園 臺灣發展綠電急起直追

「再生能源已經是趨勢及顯學了。」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剛從德國考察返國,她看見德國這幾年推動再生能源的腳步非常迅速。今年1月,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已超過總發電量40%,首度超越燃煤發電,2022年可望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反觀臺灣,再生能源只占總發電量的5%,且民眾對再生能源的認知,仍然不足。

日期:2019-09-16

政治社會

能源永續∞循環共享 創造經濟與環境雙贏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8月12日以「能源永續 循環共享」為核心思想,推出了「城市創新驅動力-2019臺北願景發展論壇」,並號召了來自英、德、丹麥、荷蘭等國專家,以及國內產官學界的代表,一起在台上交鋒,以激發出更多的城市創新驅動力。

日期:2019-09-09

科技

與產業並肩 工研菁英航向新藍海

面對全球化科技浪潮來襲,台灣產業正面臨一波波的挑戰,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工研人攜手產業夥伴,聚焦市場需求,匯聚跨領域能量,帶領台灣產業突破競爭,創造新價值。這群為產業努力付出的科技人,正引領產業航向新藍海市場,邁向下一波高峰!

日期:2019-08-16

政治社會

能源政策英德取經 北市經濟成長 還可節能減碳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林崇傑五月前往英國、德國考察,借鏡歐洲先進國家的能源政策,有不少臺北市可學習仿效之處,例如英國人將廚餘轉化生質能,還能節能減碳;在德國漢堡區域能源區,使用低耗能的廠商有特別獎勵補助。他說:「臺北市的節能減碳及電力減量是六都之中最為積極,按照目前規劃,柯文哲市長任內不但可以達成原先設定的目標,甚至可以超越。」

日期:2019-08-09

科技

廢棄果渣成金!循環經濟助台廠進攻東南亞

東南亞的椰子樹怎麼矮了一截?這些與椰子樹相仿,有著寬大葉形的植物,可是生產全世界植物油約三分之一的油棕樹。棕櫚油是由油棕果實榨取而成,然而榨完油的果實殘渣處理不易,所幸有工研院研發的「木質纖維素解聚產醣技術」,不僅解決廢棄物可能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也為台商開拓了循環經濟新藍海商機。

日期:2019-07-16

個人成長

企業人才智庫:找缺工、想文創 大學師生動起來!

當越來越多大學師生,開始懷抱著參與社會、關懷地方的精神,走出學術高塔、走進地方,這樣的能量,能為地方帶來什麼改變?

日期: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