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產業的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產業的共有6281項結果
數位領航共創商機

豪聲樂器打造愛樂人的圖書館 一站式服務滿足產製銷全方位需求

從奧福樂器起家的豪聲樂器,走過35個年頭,發現國內樂器銷售並未跟上時代所需,因樂器生命週期長,製造商缺乏市場即時且精準的回饋資訊,往往導致零售業者存貨周轉率低,消費者不論是要購買樂器、售後服務或學習資訊都必須從「網海撈針」,缺乏一條龍整合服務。豪聲樂器執行長蔡家宏看見產業與愛樂人的需求,創立愛樂人行銷共創平台APP,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打造愛樂人的數位圖書館,滿足產、製、銷等全方位需求。

日期:2024-04-30

科技

榜單綜覽〉台廠市值成長率強勁 華城、士電新進一千大 AI助攻台企 中國車企逆風高飛

(今周刊1428)近年AI趨勢帶動全球科技業成長,中國車企強力競爭也威脅歐美車廠,在疫情之後,更帶動中國觀光需求大增,中港台資本市場迎來巨幅洗牌,如今,兩岸三地一千大將由誰領導全局?《今周刊》獨家為您解析。

日期:2024-04-30

國際總經

歐洲衝擊〉中國電動車海嘯來襲 德國首當其衝 德專家:中國優勢在「不怕犯錯」

(今周刊1428)在中國電動車強勢出海之下,不少分析認為,德國作為歐洲汽車產業的代表國家,或將成為未來直接面對衝擊的「海嘯第一排」。

日期:2024-04-30

國際總經

專家視角〉昔「中國的好朋友」看衰中港 肯定習近平倡「新質生產力」 羅奇:對中國修正能力很難樂觀

(今周刊1428)在中國電動車強勢出海、習近平大推「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近年萎靡不振的中國經濟是否有望迎來曙光?《今周刊》專訪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帝芬.羅奇,為讀者提供最深入的解析。

日期:2024-04-30

政治社會

旗下太魯閣晶英50員工一度失聯、一路停業到六月底 花蓮震後30天 晶華潘思亮獨家真情告白

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震,讓以鬼斧神工著稱的太魯閣變成斷垣殘壁。花蓮大地震即將屆滿一個月,看晶華董座潘思亮與太魯閣晶英總座趙嘉綺如何面對這次危機。

日期:2024-04-30

職場

總統創新獎得主劉耕名 挽救世大運廣告一戰定前程 「三金」典禮新視覺 就靠愛舊物的他操刀

二○一七年,劉耕名帶領甲蟲創意,翻轉世大運糟糕的廣告,讓世界看見台灣美學。之後,他成為台灣大型典禮的總設計師,領著甲蟲衝入D&AD英國設計殿堂,列名世界前二十名。

日期:2024-04-30

國際總經

一枝獨秀的背後

「不出海,就出局。」在今年中國兩會期間,具有人大代表身分的中國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這麼喊話,他的理由是,中國國內市場已無法消化製造產能,企業必須出海。

日期:2024-04-30

台股

台股3月一片大好時,他準確預告將泡沫!實戰38年如何看到轉折點?一文拆解520後行情重點

台股近期震盪劇烈,不少投資人擔心是否會面臨大幅修正,如何觀察泡沫訊號?專家又怎麼看520行情?

日期:2024-04-30

國際總經

2024兩岸三地1000大 專訪德國汽車教父:小心,它的電動車正在改寫全球版圖! 當中國拚出海

(今周刊1428)過去一年,在內部經濟環境欠佳的背景下,談到中國經濟時,除了近年頻繁出現的房地產危機與消費不振外,總不時還會看到這麼幾個詞彙:出海、內捲、新三樣、新質生產力,以及產能過剩。究竟,在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下,這些詞彙的意涵是什麼?回望過去一年,在外界一片高調的「唱衰聲」中,中國經濟又有哪些「變與不變」?《今周刊》一年一度的「兩岸三地一千大調查」,為您深度解析。

日期:2024-04-30

國際總經

14億人拿習進平沒辦法…一人法西斯主義造成「天下圍共」!為何他說美中2027年可能終須一戰?

中國近幾年經濟疲軟,並發生歷史性的逆轉,謝金河在《數字台灣》節目中指出,後中國時代已經來臨,現在大家都在探索中國的未來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態勢?最近出版《失速中國》一書的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宋國誠表示,中國的經濟動力已經消失,這是受習進平「一人法西斯主義」獨裁領導之下,出現「天下圍共」態勢,有可能中國面臨接近滅亡的地步。文化大學國發所兼任教授陳松興表示,美國企業這幾年陸續出走中國,背後意涵很明確,美中都在作戰狀態中,「2027年有沒有可能(美中戰爭),當然是有這種可能性,至少美國軍方認為這可能性是繼續存在,不能排除。」他呼籲台商要多加留意。

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