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用途的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用途的共有121項結果
傳產

創造獲利新模式! 台灣大車隊乘車大數據運用有成 與新創夥伴共創企業雙贏

台灣大車隊近年來加速推動數位科技發展,運用乘車大數據有成,大數據事業發展處協理林念臻受邀參加經濟部工業局舉辦之「2021數據創新發表會」,與國內知名企業PChome網路家庭技術長暨副總經理陳俊仰、台灣家樂福數位科技處長丁平碩等科技先進,共同分享數據運用的重要性及未來發展趨勢,希望吸引更多科技相關人才,創造企業間大數據運用合作機會。

日期:2021-12-09

科技

專訪 Blocto 李玄、顏維佐,關於共同創辦人的格局、分工、溝通與成就彼此這一堂課

創業是一趟充滿各種未知變數和挑戰的旅程,找到明確的北極星,才能持續朝同一個目標打磨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

日期:2021-12-07

政治社會

邁向循環經濟的新創未來

廢棄漁網製成的時尚循環眼鏡和側肩包、廢棄菱角殼炭化成為菱殼炭建築材料或居家用品、回收咖啡渣製作的環保雨靴、將青草結合回收塑膠轉化為產品……,這是環保署於今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舉辦的「2030超越圈圈 Circular-Cross」—循環經濟新創展,旨在結合土地的味道、人文的故事呈現循環的日常。超過70個循環經濟品牌的多元創新展品,從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貼近生活讓民眾體驗,連展區內的陳列架及裝飾物件,也都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軟木塞、紡織、木頭餘料或塑膠等材料。

日期:2021-11-22

科技

ROBO COM服務型機器人創意競賽 產學研攜手服務型機器人DEMO DAY 開啟創意應用大未來

服務型機器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多,估計未來將逐漸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幫手。日前經濟部工業局舉辦「ROBO COM蘿蔔控服務型機器人創意實證競賽」,邀請桃園機場、清福長照與特力家居三大業者出題,由東元電機、微星科技等七家業者提供服務型機器人實機,號召各界高手組隊提案開發創新智慧模組,並進行實證競賽,希望激盪出服務型機器人多元創新應用的新商機。

日期:2021-11-11

國際總經

「汽車業以前看不起半導體,為何現在大喊晶片缺貨?」 黃崇仁:拜登開100次會也沒用 全世界仍需要台灣!

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認為,汽車電子及高階通信(5G、6G)將是未來半導體產能缺口最嚴重的兩大塊,其中又以汽車電子的供給缺口最明顯。由於新建晶圓廠緩不濟急、耗費龐大,「即使(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開100次會」,也無法解決車用晶片極度供不應求的問題。由於台灣擁有全球範圍最大的成熟製程產能,黃崇仁預期全世界依然需要台灣,台灣做為全球主要晶片產地的地位不變,他也看好半導體業的展望。

日期:2021-10-26

生活消費

隨著預期壽命的增長,你該重新定義自己的未來時間

隨著健康的預期壽命增加,眼前你將擁有更多時間。你是否可以抓住時間創造的優勢,取決於你如何認知,並重新定義時間。

日期:2021-10-04

理財

月薪3萬、房租就要1萬...她30歲存到100萬「快速存錢」的5個秘密:年輕人,別對自己太好

Ivy,今年 30歲,從外地到台北念書,畢業後就在台北工作,平均月薪 30K,每個月的固定開銷就佔了薪水8成以上。但神奇的是,她居然在 30歲前,就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00萬)。究竟,Ivy是怎麼辦到的呢?

日期:2021-09-28

台股

「郭董真的很有遠見,15年前就想做半導體、偷偷做,現在證明他是對的」

有「最懂鴻海分析師」外號的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認為,15年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進軍半導體的遠見,終於在現任董事長劉揚偉手上開花結果,「現在證明他是對的」,且劉揚偉決定發展電動車「是很聰明的策略」,找到了鴻海接下來的成長動力。接下來就要看能否拿出成果,要觀察今年10月18日鴻海科技日的成果,以及能否順利開發出電動巴士。楊應超也認為,郭台銘及劉揚偉早就看到紅色供應鏈的威脅,他看好鴻海能夠壓下立訊等陸廠的威脅,他們「想當第一是不行的」,才會力求找出下一個高度成長的機會。

日期:2021-08-16

台股

生技股王牌爭霸戰》合一拿下5.3億美元授權創紀錄、晶碩上半年營收25.3億元創新高…下一波潛力新星誰出頭?

今年6月,台灣生技產業創下1.3兆元總市值紀錄,不但比去年同期成長22.87%,更是10年前生技總市值的5倍以上,也是台灣生技股繼2016年的投資狂潮後,休養生息4年,再次登上的榮景。

日期:2021-07-28

台股

生技股王牌爭霸戰》合一拿下5.3億美元授權創紀錄、晶碩上半年營收25.3億元創新高…下一波潛力新星誰出頭?

今年6月,台灣生技產業創下1.3兆元總市值紀錄,不但比去年同期成長22.87%,更是10年前生技總市值的5倍以上,也是台灣生技股繼2016年的投資狂潮後,休養生息4年,再次登上的榮景。

日期: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