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疏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疏散共有204項結果
政治社會

車諾比35周年》核災影響深遠.... 環保聯盟再籲「廢核」:以人民力量為核四送終

今(26)日是前蘇聯車諾比核電廠發生重大事故35周年的日子。環盟創會會長施信民教授,他曾於1996年(車諾比核電事故後)與時任立法委員的陳其邁、市議員廖彬良、張武修教授等,到現場勘查此一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災變。施信民表示,此事故起因於人為操作不當,導致反應爐爆炸起火,釋放出大量輻射物質,前蘇聯政府緊急疏散方圓30公里內13萬5千人,但污染範圍更廣,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等國高度污染地區總面積,高達台灣面積四倍以上,約900萬人受到影響,超過四十萬的民眾被迫離開家園,連北歐、南歐都受到輻射污染。

日期:2021-04-26

燕子幸福城

臺中用心堅持 中捷安全運行

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全球指標城市都擁有軌道交通運輸,臺中市也將進入捷運新時代!在市府團隊與專家學者的嚴密把關下,中部地區第一條捷運「臺中捷運綠線」串連臺鐵、高鐵,便利交通路網帶動軌道經濟發展,啟動綠色低碳交通,積極實現「富市臺中,新好生活」的城市願景。

日期:2021-03-25

焦點新聞

311福島事故10周年》「我每天都提心弔膽,只求天佑台灣…」台灣核災應變SOP 為何讓監委與學者如此擔心?

福島核災至今10年,政府與台電雖曾針對核電廠進行問題盤點與改善,但在核災緊急應變的規範與程序,乃至於災後復原準備,仍讓監委與學者感到憂心。

日期:2021-03-10

國際總經

防災因應〉監委、學者盤點十年進展 對比日本福島實況 台灣核災應變SOP恐不足

福島核災至今十年,政府與台電雖曾針對核電廠進行問題盤點與改善,但在核災緊急應變的規範與程序,乃至於災後復原準備,仍讓監委與學者感到憂心。

日期:2021-03-10

國際總經

311福島事故10周年》核四捲土重來? 台灣若發生核災,4成民眾認為會比日本更嚴重

2011年3月11日,強震引發的海嘯,讓福島第一核電廠停擺失控,險些釀成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核災;日本首相甚至擔心科幻小說中的「日本沉沒」,即將成為現實。最壞的劇本雖未發生,但足以讓人反思使用核電的風險與代價,台灣社會也因此出現前所未有的反核意志。10年後的今天,「非核家園」這項曾具高度共識的價值,卻屢屢受到挑戰;重啟核四,再次成為公投選項。究竟是外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還是我們忘記了當年的教訓?

日期:2021-03-10

美食旅遊

走了陸客、沒了本土觀光人潮 面對疫情再起 各大商圈夜市如何留住台灣人的心?

2020年一場肺炎疫情,讓觀光產業成為重災戶,去年來台旅遊人次創下41年來新低,不僅大企業生存困難,零售攤商與小型特色店家也陷入生存危機。收入驟減,減緩了觀光產業鏈創新轉型的步伐,但也有不少人利用低潮期,嘗試尋找新方法以突破觀光困境,利用優勢打開更大市場。

日期:2021-01-29

科技

快速找車找人=省時省人力 STOMAP讓室內定位變商機

每人每天平均有90%的時間待在室內,但是受限於GPS在室內無法作用,室內的線下實際行為資料(Offline data)應用及室內地圖卻不如室外領域般蓬勃發展。於是,在華碩研發機器人的兩名工程師林詩頎與陳晏誠於2015年8月創辦司圖科技,透過空間中各種感測器、物聯網裝置,開發STOMAP室內定位系統,結合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實現物聯網定位,應用在平易近人的日常生活中。

日期:2021-01-15

焦點新聞

美選後恐有空窗期...共軍趁隙打來怎辦?警政署12張「吉卜力梗圖」 揭空襲看到「這顏色」躲進去就對了

美國大選結果究竟如何?當地時間11月3日(台灣時間11月4日),川普、拜登兩位總統候選人將分出勝負,而大選結果也將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不過外交部長吳釗燮昨(2)日表示,美選過後恐陷入一段較長的不確定因素,中國恐趁這段期間用軍事威脅台灣。此外,近日共機頻頻擾台,也讓國人擔心兩岸戰事有升溫的可能,內政部警政署日前以「吉卜力梗圖」、輕鬆詼諧的口吻,指導民眾在戰事時若聽到空襲警報,哪些地方可以避難?又該如何查詢?

日期:2020-11-03

科技

迎向2030:工研院新科院士引領世代浪潮

美中科技角力,疫情不意而至,全球經貿版圖面臨重整,工研院院士發揮卓越領導力,逆勢突圍、造就不凡,工研院以創新科技力,攜手產業邁向美好2030。

日期:2020-10-27

傳產

八貫靠一貫化服務 挑戰醫療、航太新戰場 一塊特殊用布 讓傳統紡織廠成功轉骨

一家市值不到50億元的台灣特殊布公司,卻是占美國7成以上加護病房病床的醫療供應商,八貫靠著研發精神做出差異化,完成老牌紡織廠的轉型。

日期: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