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署週三(3/1)公布我國首見2例本土猴痘確定病例,分別是北部40多歲及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居住地分別為新竹縣及高雄市,2名個案近期無出國旅遊史,研判為本土個案,經疫調匡列相關接觸者共2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週四(3/2)將召開猴痘專家會議,討論猴痘曝露前預防對象疫苗接種,且由於猴痘易侵犯年輕或青壯年族群,週五(3/3)會和民間社群團體開會,討論如何透過社交網絡重點式宣導,相關作為將在專家會議討論。
日期:2023-03-01
「人生沒有預定的時間表,我們無法預測自己走的時間。」律師劉韋德舉例去年韓國梨泰院事件,受難者大多為二十幾歲年輕人,他們應當是離死亡最遙遠的一群,但沒想到就在剎那間失去生命,「立遺囑永遠不嫌早,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意外的來臨。」東方社會對生死議題較忌諱,劉韋德表示:「寫遺囑是一種準備、一種託付,也是一種責任,不代表不寫就不會發生任何事,希望大家能改觀。」
日期:2023-02-16
藝人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她積極抗癌,經過8次化療原本情況良好,沒想到去年竟發現癌細胞轉移,已是第4期,她周五(2/3)接受訪問時透露,因為長期接受癌症治療,吃藥吃到肝功能都已經受損。她並表示,醫療費用超過2百萬,元宵節過後要去台大醫院接受人體實驗,「可以省一些醫藥費」。醫師表示,早期胃癌因為腫瘤還小,症狀常常不明顯,一直到腫瘤愈長愈大,才會開始出現這些不適,或因腫瘤出血而有黑色大便,以及食慾減退及體重下降等症狀,建議養成定期健康檢查,或有一些良性疾病,例如胃部發炎或胃潰瘍等表現時,應該尋求胃腸相關專科醫師釐清病因。
日期:2023-02-05
週五(2/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COVID-19 新增25,104例本土病例,境外移入373例,另外死亡個案有105例,是自去年7/15以來的新高,新增病例數較上週五多995例,增加約4.1%。週五新增1例特殊死亡個案,為20多歲女性, 有慢性精神疾病史,曾接種3劑疫苗,1/22快篩陽性後被發現於樓梯間摔落昏迷,緊急送醫,經急救後恢復生命徵象收治加護病房,醫院亦通報新冠確診。但後續因出現休克、腦震盪及急性呼吸衰竭等,病況惡化,不幸於1/26過世。經司法相驗開立死亡診斷為肺炎併多重器官衰竭、新冠病毒感染。
日期:2023-02-03
外界都在關注室內口罩令是否要解除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原規劃周四(2/2)宣布第二階段的口罩鬆綁政策,不過,指揮官王必勝指出,「目前還在研議當中」,因此尚未特別宣布,並分析背後主要有3大原因讓口罩鬆綁再延後。
日期:2023-02-02
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1/30拋出防疫5大調整重點,最優先為口罩、邊境政策,接著為確診者隔離政策、確診者通報定義、傳染病降類,目前都已進行實質討論,相關細節會再公告。外界關注室內口罩令何時鬆綁解禁?據了解,行政院長陳建仁週二(1/31)上午正式完成交接,將前往指揮中心視察,推測有很大機會將公布口罩鬆綁相關事宜,週一王必勝也指出,第二階段鬆綁目前仍在討論,詳細的實施日程、內容本週就會公布。
日期:2023-01-30
10天年假就要過去,週日(1/29)公布COVID-19新增27,105例本土病例,境外移入245例,另外死亡個案有22例(其中1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病例數較上週日(1/22)多8,234例,增加約43.6%。另外,本土病例以研判週計算第3週(1/15-1/21):131,564例、第4週(1/22-1/28):139,010例,則是上升5.7%
日期:2023-01-29
今天大年初六本土病例數飆升,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2萬4109例本土個案,是繼除夕1月21日新增2萬0773例本土個案,春節期間單日最高病例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病例數增加有2項原因,因農曆年期間民眾相互交流感染、病例數增加,加上前幾日低報許多、今日病例數開始回補,且回補時間可能會持續到下周,預估未來一周疫情可能再上升,但是否成為下一波疫情,仍有待觀察。
日期:2023-01-27
台灣疫情有逐漸升溫趨勢,雖然目前仍以BA.5病毒株為主流,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Q.1變異株不容小覷,有可能會成為下一波國內的主流株。另一方面,面對1/8中國大解封,指揮中心也宣布,1/6起只要是中國轉機港澳來台 1/6起登機前必須附「篩檢陰性報告」。而對於中國主流病毒BF.7有可能隨著觀光客帶進台灣,羅一鈞強調2款抗病毒藥對Omicron系列變種病毒都有療效。
日期:2023-01-09
歲末年終,上班族最期待的非年終獎金莫屬,你領到年終獎金了嗎?手上多了一筆錢,會腦波弱、常常網購買到想剁手嗎?其實偶爾這麼做也是適度犒賞自己,但如果買到變成財務出現負擔,超出經濟能力範圍,可能就得了解是否有「強迫性購物症」。
日期: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