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省政府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省政府共有166項結果
國際總經

「後中共的中國」光速進行中

依各地城投債連環爆的現象,我判斷中共的威權體系至2025年將無以為繼。習近平有三條路可以維持一黨專政,而他選擇第三條路的機率上升,台灣須有準備。

日期:2023-06-19

科技

黃崇仁布局兩岸半導體...「晶合集成」規模直逼中國第3大晶圓廠華潤微,關鍵技術5人員「全來自台灣」

根據《財訊》報導,力晶持股2成的晶合集成,過去3年營收增加近7倍,規模直逼中國第3大本土晶圓廠華潤微;隨著晶合集成掛牌上市,力晶的兩岸布局是否又到了新的轉折點?

日期:2023-06-06

國際總經

紐約時報》「78歲老婆婆靠100元過活哭很久沒吃肉」影片瘋轉被刪:為什麼中國網路上「沒有窮人」?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5-05

國際總經

蘇州台商告白:台商三分之一落跑,剩下工廠還在「產能也不在了」...直擊中國揭「被掩蓋的裁員潮」

今年以來,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經濟逐步邁入復甦軌道,內需開始回歸,商圈消費人潮「報復性」湧現……,但,這條復甦之路終究並不平坦。傳統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與出口,前方各有各的挑戰。不過,挑戰之餘,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也正在加速扭轉其自身的產業地貌。在《今周刊》2023年的「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調查中,我們帶您深入探討中國復甦之年的「虛與實」,以及兩岸三地產業發展趨勢的危與機。

日期:2023-05-03

政治社會

馬英九12天行程曝光,國台辦歡迎「但未提前總統3個字」!連自家人都憂影響2024大選曾勸阻

今周刊編按:前總統馬英九將於3月27日至4月7日赴中國祭祖,還將率領30名青年學生與大陸多地大學生交流,對此,國民黨回應,尊重馬前總統辦公室規劃,也對馬前總統訪中致上祝福之意。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召開記者會表示,此行是前往中國祭祖,馬英九的3位姐姐、1位妹妹都會同行,而太太周美青有事不會前往。至於馬習會都互稱先生,這次去中國也是稱先生,對岸會用尊重、禮遇和安全的方式接待。對於是否會臨時安排去北京,蕭旭岑表示,行程很滿,不會臨時到北京,也不會會見北京相關人事,有關維安的部分則尊重國安局相關安排。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周一(10/20)上午表示,大陸方面歡迎馬英九先生來大陸祭祖、參訪,並帶領台灣青年學生前來交流。馬曉光表示,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傳統,清明節祭拜祖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習俗。兩岸青年加強交流交往,能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我們願意為馬英九先生來訪提供必要協助,祝他此行一切順利」。國台辦聲明雖展現歡迎之意,文中卻隻字未提「台灣」二字,也未提及馬英九的「前總統」頭銜,僅稱他的全名或是「先生」。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3/19晚間表示,總統府目前尚未接受相關訊息。依照相關法規,馬英九的出境管制期限在2021年5月19日雖已屆滿,但若欲前往中國,仍必須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辦理,應於赴中前及返台後向總統府申報。根據規定,馬英九赴中必須在出境前2日及返台後7個工作日內,分別填具進入大陸地區申報表,並檢附必要之佐證資料,向原服務機關申報。只是,馬英九卸任總統已7年,也不是在野黨的黨主席,即便如此,馬英九登陸的政治效應仍是難測,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連自家人國民黨都傳話希望馬英九不要去中國,以免打壞國民黨2024的布局。

日期:2023-03-20

政治社會

陽明山上的地震儀 連北韓地下核爆都能抓到!為何美國軍方透過政府科學機構 1963年來台裝地震儀?

上周一(2/6)土耳其兩次強震,再度引起世人對於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對地震災害的痛苦記憶,以及對地震測報技術的好奇。其實,地震學與網際網路(internet)等部分民用技術一樣,當初若非脫胎於美國的前瞻軍事技術,就是與軍方需求有莫大關聯。原本地震學在1960年代前,幾乎是一灘死水,沒想到在冷戰初期,美國政府需要發展監測蘇聯地下核子試爆的需要,透過美國國防部旗下的先進研究計畫署(ARPA),投入大筆經費發展地震學。這使地震學一躍成為1960年代受惠官方需求的科學領域,發展一日千里,不僅促成了1968年劃時代的板塊構造理論問世,也直接或間接帶動了全球許多國家的在地地震學研究或地震測報網建立。其中一個受惠國家,就是台灣,地點就在台北陽明山的鞍部氣象站。

日期:2023-02-14

國際總經

中國疫情達高峰!北大報告:已9億人確診、感染率64%⋯專家曝「恐再持續2-3個月」

春節將至,中國大陸各地持續處於新冠疫情的感染、重症高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團隊近日發布報告指出,當前,全大陸新冠感染率約達百分之六十四,換算感染人數累計達九億人左右。

日期:2023-01-14

國際總經

重磅觀察 評論名家范疇推演對岸政經後勢 不是解封是洩洪 完全的人造災難

習近平這次無預警解封,效果相當於中國境內所有水庫無預警同時洩洪,除了導致全境醫療系統擠兌,恐怕中國經濟將繼續沉淪,最快得第四季才能止穩。

日期:2023-01-04

科技

蘋果罕見大清早發聲明》疫情使鄭州iPhone 14 Pro產量大減! 鴻海同步調降Q4展望

蘋果公司在台北時間今(7)日早上6點多發布聲明,說明iPhone 14 Pro及14 Pro Max供貨的問題,蘋果表示鄭州工廠受到防疫措施影響,iPhone 14 Pro與Pro Max目前產能大減,因此消費者等候時間將會拉長。蘋果對於特定產品的供貨進度影響發布官方聲明,過去極為罕見。鴻海也在同一時間發表10月營收,儘管再創同期新高,其中也提到,受到鄭州廠區疫情影響,將下調第四季營運展望。鴻海本周四將舉行第三季線上法說會,疫情問題肯定將成為法人關切重點。

日期:2022-11-07

金融

剛上任就知道這位子很多人想坐…卸下台企銀董座,黃博怡化身都更傳教士:人有夢,血液才會活化

根據《財訊》報導,1年前,黃博怡卸下台企銀董座之位,轉戰教育界,卻始終難忘對都更、對城市的使命;在新的崗位上,他要用教育翻轉全民都更態度,迎向世界永續趨勢。

日期: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