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示威者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示威者共有128項結果
國際總經

川普無懼中國壓力 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美國時間(下同)週三 (27日)美國總統川普不顧中國強烈的反對下,簽署一項力挺香港反送中抗爭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與《香港保護法》,這讓美中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可能性再度蒙上陰影。

日期:2019-11-28

政治社會

不怕中共耍賤招!全面解讀:香港選舉民主派大勝,背後潛藏3大意義

眾所矚目的香港第六屆區議會選舉結果順利揭曉,之前一向在基層選舉中居下風的民主派不出意料的獲得輾壓式的勝利,贏得了全部452席中的388 席,在比例上是85%左右(上一屆區議員選舉泛民僅贏得104席,佔所有席次的24.1%)。除了離島選區因為還有一些委任的當然區議員使得親北京的建制派還能繼續控制外,其他17個區議會的控制權都就此轉手到民主派陣營。

日期:2019-11-26

國際總經

英駐港領館前職員鄭文傑遭中國「上鐐銬蒙眼虐打」刑求 拘留期間目睹反送中群眾被逮捕、折磨

29歲的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前職員鄭文傑,今年8月入境中國深圳後,遭拘留15天,近日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控訴自己遭冠上「嫖娼」罪名、被施以不人道酷刑折磨,並親眼目睹許多香港示威者被逮捕、偵訊。

日期:2019-11-21

政治社會

黃之鋒:跟勇武派有溝通,我們尊重彼此做法

我覺得,警察的暴力還會升級,暴力會持續下去。直到現在,沒有任何一個警察被抓,面對審判、被調查的全部都是示威者……,這是雙重標準,有80%的市民要求成立(港警暴力)獨立調查委員會啊!因為抗爭活動而面對司法問題的,已經差不多有五千人了。

日期:2019-11-20

國際總經

當「流水戰」轉為「堡壘戰」 港人為何更茫然?

現在的香港變了,對解放軍的恐懼感加深、對暴力抗爭感到疲勞,而結果則是對下一步感到茫然,「反送中」的抗爭能量恐將漸被削弱,香港又將何去何從?

日期:2019-11-20

國際總經

美國參議院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繼美國眾議院上月通過後,美國參議院週二 (19 日) 亦一致投票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該法案將由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後生效。

日期:2019-11-20

國際總經

香港為何深陷困局?林鄭月娥喊出「主導權不在當局手上」,背後暗藏3個意義

香港局勢深陷泥淖,交通癱瘓、資金外逃,連續5個月的抗爭行動與警民衝突,眾人都在問抗爭運動的終點在何方?港府與抗爭者能否對話?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今(19)日的發言,再搭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的談話,兩者搭配下,其實已隱隱點破牽動香港未來的關鍵。

日期:2019-11-19

焦點新聞

台灣女高中生受困香港理工大學 母焦急求援

最新進度 (11/19 07:38)今天凌晨2時許,逾百名中學生在校長陪同下離開理工大學,戴母表示女兒確定已經出校園,但直到上午7時許仍不知被帶到哪一間警局。陸委會香港辦事處告訴戴母,只要她女兒致電告知警局位置,就會陪同前往協助後續事宜。香港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昨天就入校協調,他表示部份年輕人進理大前未考慮後果,他主要遊說學生離開是最好選擇,能獲公正對待。不過警方明確表示18歲以下人士,警方會保留日後法律追究權利,18歲以上市民會立即拘捕。(11/18 23:13)香港理工大學遭香港警方「圍城」,有一名18歲就讀高二的台灣戴姓女學生,17日晚間疑因在街頭驅散時受困在理工大學內,至今仍在理工大學校內,她的母親到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和其他家長一起等待消息。陸委會確認已接獲通報,正在處理中。

日期:2019-11-18

政治社會

以台灣人的角度 看反送中對台灣的影響

歷經六個月的反送中示威遊行後,香港政府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不過,港警鎮壓升級之後,民眾要求政府回應其他四大訴求,包含釋放被捕示威者、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並要求重組警隊)、收回暴動定義、盡快實行雙普選。反送中持續延燒之際,台灣也被經常拿來相提並論。民調顯示,超過七成的台灣民眾支持香港示威運動,以年輕族群居多。

日期:2019-11-18

國際總經

紐約時報精選》反送中在香港大學校園中燒出「陸港矛盾」 在港陸生為何感到疏離與分歧?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