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社會科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社會科共有236項結果
情感關係

為婚平而戰 台灣女孩管定了社會不平

二○一九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國家,引起國際注目;二十四歲的婚姻平權大平台專員翁鈺清,因此以「推動變革的年輕領袖」身分,登上CNN。

日期:2020-01-02

政治社會

又爆論文亂象!中山大學碩專班論文抄襲 學位被撤銷

高教論文又爆亂象。中山大學今年3月接獲檢舉案,指該校2018年EMPP(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的陳姓碩士生論文,涉抄襲南台科技大學2017年財經法律研究所的碩士論文,經審議後,確認該論文抄襲,已撤銷該生碩士學位。後續所及刑事,檢察官處理中,民事則雙方已和解。

日期:2019-12-29

政治社會

泛民派大勝 觸發香港未來政局兩大效應

香港選民以破紀錄的二九四萬人投票、逾七成投票率,讓泛民主派狂奪近九成席次,對中國及港府投不信任票。強大的民意展現,有機會牽動未來的立法會與特首選舉嗎? 中國會就此妥協,或更強硬呢?

日期:2019-11-27

政治社會

不怕中共耍賤招!全面解讀:香港選舉民主派大勝,背後潛藏3大意義

眾所矚目的香港第六屆區議會選舉結果順利揭曉,之前一向在基層選舉中居下風的民主派不出意料的獲得輾壓式的勝利,贏得了全部452席中的388 席,在比例上是85%左右(上一屆區議員選舉泛民僅贏得104席,佔所有席次的24.1%)。除了離島選區因為還有一些委任的當然區議員使得親北京的建制派還能繼續控制外,其他17個區議會的控制權都就此轉手到民主派陣營。

日期:2019-11-26

國際總經

香港風雨如晦 王德威:堅持自由的思想與獨立的精神本來就是考驗

香港即將在本週日進行區議會選舉,民間將此視為「反送中」公投。香港未來命運如何發展,到了抗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仍難論斷趨勢。政治大學於昨日(22日),啟動「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特請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得主余英時為名譽講座教授,中研院院士王德威做講座主持人首發登場,兩位當代大學者也都不約而同提到今日的香港。

日期:2019-11-23

情感關係

從新聞記者到挖掘諾貝爾經濟學獎大黑馬 莊瑞琳如何用「書籍」翻動世界?

小小的身子,卻擁有大大的能量。她,是春山出版創辦人莊瑞琳,同時也是簽下今〈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與杜芙若(Esther Duflo)新書《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的總編輯。友人笑稱她根本是「諾貝爾獎評審的真面目」,總能早一步挑中有重大影響力人物的書籍。不管是2008年看中的《歐巴馬的夢想之路》,還是2014年熱賣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獨到的挑書眼光,總能跌破眾人眼鏡。她,到底是如何辦到的?

日期:2019-11-21

個人成長

高中生別慌 想上心儀校系 看學習動機多強

十一月中旬,羅東高中一個日常午後,在社會科學科教室裡,台下聚精會神坐著的不是學生,而是來自宜蘭各個高中職老師;而台上站著的,是中央大學教務處招生組的組長周弘偉。他的開場白流利至極:「我來這邊,是跟各位高中老師們分享大學端怎麼選才、要從學生的學習歷程看什麼、各位老師又可以怎麼協助學生為未來升學做準備。」

日期:2019-11-20

焦點新聞

高校課桌上,不再只有書本考卷 他們用行動挹注對教育的愛

一○八課綱上路,高中最困擾的事——選修課開不出來。除了原有核心課程延伸的「加深加廣」選修外,還得開出適性探索的「多元選修」課程,對高中校長、老師都是挑戰。若要解決問題,不能只靠學校老師,必須動員大學師資、業界,甚至社區力量一起來完成。因此,高中學校裡,每個人的角色都不一樣了。校長要像企業執行長一樣,懂得規畫願景、尋找資源,號召老師共同備課;老師的教學現場,不再僅於一方天地的教室,師生共學場景可能是在山林間,或者大學課堂。而原本與教育界無關的人,也可能成為教學者。媒體界的人,能不能開一門「媒體識讀」,律師能不能開一門「法律白話文」?又或者科技界人士開一門「AI應用」?下面三個教學現場,就是他們突破現有資源限制,改變現狀而帶來新想像與新可能。

日期:2019-11-20

名人專欄

別當資料文盲

人類歷史有九成資料是近兩年創造,我們才剛開始挖掘其價值。為了真正「讀懂」它們,並辨別未來趨勢,統計方法將成為各行各業的基礎能力。

日期:2019-11-06

國際總經

人口未富先老...剝開中國GDP成長6%糖衣:4個理由告訴你,為何中國國力必然下跌

20191105編按: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18日公布,第3季GDP成長率為6%,創27年新低。中國今年前3季的GDP成長率,按官方數據分別為6.4%、6.2%、6%。但即使放緩至6%,人大教授向松祚仍提出質疑,中國GDP嚴重高估,暗示本季中國經濟成長極低或甚至可能是負成長。究竟中國經濟的未來如何?請看加拿大約克大學 沈榮欽副教授的分析解讀......

日期: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