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神經內科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神經內科共有151項結果
焦點新聞

【誰來照顧醫護之三】醫師納勞基法看診恐等更久 醫怒:難道要病人明天再開刀?

「假設現在下午3點,下一台刀預計要開8到10個小時,而且還不一定能準時開完,難道要病人等明天再開嗎?」曾有醫師這麼反映。事實上,醫師若納入勞基法後可能會產生4大衝突,病患手術受到影響,也是其中之一。

日期:2018-11-08

話題人物

雙親都失智,唐從聖從傷心崩潰、到用機智化解困境:他們拉拔我長大,折騰算什麼?

「我沒有神經病,看醫生幹什麼!」唐從聖(從從)的父親81歲確診失智時,全家都不敢相信。沒幾年,失禁、記憶衰退的症狀也找上母親;這次,從從及時帶媽媽就醫,在掙扎的心情中,接受母親也失智的事實。

日期:2018-10-31

話題人物

陳定信:我的底線是 醫師專業不該被「職業化」

對我來說,沒有任何一件事比投入醫學更快樂、更有成就感。只要病人經由我的診斷找到病因,再接受我的治療、照顧、恢復健康,花再多時間、精力,我認為都很值得。

日期:2018-10-03

焦點新聞

當救人與過勞陷入兩難...醫師爭納《勞基法》是求救訊號:誰來救我們的命?

CVA(中風),發病2小時,請盡快趕到醫院!」

日期:2018-10-03

焦點新聞

台灣醫療新危機如何解 誰來救命?

「你是因為內心的召喚,而非商業目的,投身這項專業。所以你會隨時為身邊的人們自我犧牲、奉獻,付出愛與溫柔。」「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William Osler)這句話,道盡了醫師為病患奉獻的天職。但在號稱「醫療王國」的台灣,已有一批醫師,憂心高壓過勞的工作環境,讓他們無法在堅守醫師誓詞的同時,維護自身健康,因此要求被納入《勞基法》,獲得法律保障。寄望於《勞基法》,或許不是現階段的最佳解答,但來自醫界的求救信號,不容輕忽。若不正視第一線醫療人員的艱困處境,被兩千三百萬台灣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優質醫療體系,終將無以為繼,逐漸崩壞。

日期:2018-10-03

健康

專題/多動腦、多咀嚼、吃地中海飲食...全面降低失智風險,專家教你這樣做

高齡社會降臨,失智人口攀升,面對尚無藥物可治癒的失智症,難道我們只能與老天爺下賭注,祈求年老時運氣好一點,不要被失智找上門嗎?

日期:2018-09-18

健康

常暈眩怎麼辦?看醫師要掛對科

劉先生是一位61歲的退休商人,過去因工作需要而菸酒不忌,59歲那年急性心肌梗塞放了支架救回一命後,開始出現整天頭暈的症狀。劉先生後被診斷有憂鬱症,但吃了抗憂鬱劑也不見起色,反而造成他整天頭更昏、無力及想睡。

日期:2018-09-13

健康

不是頭痛一邊就叫「偏頭痛」!腦神經內科醫師教你找回生活品質

偏頭痛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十大健康疾病之一,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全臺約有超過150萬人深受偏頭痛所苦,許多病患在看診時常問我:「林醫師,我的頭只有一邊會痛,我應該就是所謂的偏頭痛吧?!」其實,並不是頭痛一邊就叫偏頭痛喔!

日期:2018-09-12

健康

巴金森氏症尚無解 有氧運動防退化

巴金森氏症不罕見,只是早期難察覺,若有單側手抖、行動遲緩,建議就醫檢查;目前僅能靠多巴胺等相關藥物減緩症狀,副作用因人而異,平日保健靠多做有氧運動。

日期:2018-09-12

健康

專題/畫水彩、搓芋圓、玩桌遊都OK!減緩失智退化,這些方法超管用

「我媽晚上都不睡覺,一直說有人找她所以要出門,全家都快被拖垮了!我們早上都要上班、上學啊!」長輩失智後,往往作息大亂、疑神疑鬼或反覆詢問相同問題,使得家屬心力交瘁。除了藥物,面對失智症還有其他辦法嗎?

日期: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