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祭出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祭出共有2650項結果
政治社會

傳善獎3年支持近億元,助社福機構「放手去創新」!8家獲獎無私分享如何發揮善的力量

社福界盛事「傳善獎」週三(4/24)舉辦第六屆經驗分享會,邀請8家獲獎社福機構分享甘苦談。主辦單位陳永泰公益信託總幹事王景賢表示,「過去大家不敢講的,我們鼓勵在傳善獎裡面大聲講,哪裡搞砸了,希望大家分享成功和失敗的經驗!」

日期:2024-04-25

房地產

他剛花738萬買花蓮統帥,沒3個月就倒了…房貸還要繳?殘忍答案揭曉「還有1條路能走」

0403花蓮大地震後餘震不斷,週二(4/23)凌晨2點起再次發生2次大餘震,讓位於花蓮市明禮路上的統帥大樓傾倒,該大樓在0403地震後就被貼上紅單危樓,幸好全部住戶早已搬遷,週三(4/24)上午8點統帥進行試拆。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統帥大樓在今年1月有新交易戶,由花蓮當地人以總價738萬買下9樓一戶,目前仍有貸款未繳清。若該戶向銀行貸款8成估算,初估有590萬房貸。專家指出,房屋倒塌屬於抵押物滅失,和銀行的但債權仍在,所以屋主仍然必須繳交房貸。

日期:2024-04-24

勞保勞退

勞退篇〉補退休金缺口 勞保、勞退須雙軌並進 為何剩勞工還不能自提自選

(今周刊1427)隨著勞保破產危機加深,支持勞退自選自提的聲浪漸增。這讓勞工有機會提升投資收益,進而補足退休金缺口,被視為勞保改革的關鍵配套。

日期:2024-04-24

國際總經

台積電都不來!台灣科技業海外設廠,為何不優先考慮印度?吳釗燮點出台商疑慮,盼台印簽FTA

「台灣企業為什麼不願意到印度投資?」、「台積電是否可能到印度設廠?」、「台灣與印度若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是否有助於雙邊投資?」4月17日至19日,由美國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主辦的「印太媒體參訪團」來台,上述來自印度媒體記者向台灣官員及智庫提出的疑問不絕於耳。

日期:2024-04-23

傳產

從輝煌賺七億到大虧六億 詹宏志面臨「出售」十字路口 只顧攻忘防守 網家衰微啟示錄

(今周刊1426)曾經的台灣電商霸主網家,如今虧損擴大、求售傳言四起。公司衰退,外界劍指詹宏志,他的決策,究竟是不是造成網家走到如此境地的原因?

日期:2024-04-17

傳產

同款衛生紙,酷澎便宜4成!燒錢燒到原廠都怕...「韓國亞馬遜」為何流血低價出貨,也要拿下台灣市場?

素有「韓國亞馬遜」之稱的酷澎,挾華爾街資金來台大打補貼戰,今年以來,資本額就翻了近1倍,相當於台灣電商龍頭momo的2倍。酷澎應用程式(App)下載量從去年3月以來至今,持續蟬聯電商類冠軍。不僅如此,2023年酷澎轉虧為盈,大賺14億美元(約452億新台幣),讓本土兩大電商momo、PChome備感壓力。

日期:2024-04-17

傳產

「韓國亞馬遜」酷澎在台資本額急增到momo兩倍,一年啟用三座物流中心! 一片尿布背後的電商大火拼

(今周刊1426)素有「韓國亞馬遜」之稱的酷澎,挾華爾街資金來台大打補貼戰,今年以來,資本額就翻了近一倍,相當於台灣電商龍頭momo的兩倍。另一洋派對手蝦皮,母公司去年則首度虧轉盈,無論流量、交易金額都稱霸台灣,讓本土兩大電商momo、PChome備感壓力。土洋大戰號角響起、實體電商進攻,電商業者如何應戰?

日期:2024-04-17

政治社會

牠們愈來愈少 如果將來還想吃台灣捕的魚⋯ 餐桌上的海洋永續行動

台灣海鮮愈抓愈小、愈來愈少……,海洋保育與漁業經濟的平衡,是道複雜難題,政府推動漁業管理,漁民配合改變,作為消費者的民眾,也不能置身事外,從生活出發、改變消費習慣,每個人都能為海洋永續盡一份力。

日期:2024-04-10

國際總經

全球瞭望》葉倫訪中拋產能過剩論,美中貿易恐風雨欲來...油價飆破90美元,降息有得等了

美國財長葉倫任內二度訪中,她在正式行程首日提到,廉價的中國綠能產品,威脅到美國發展中的電動車和太陽能產業,拜登當局將出手保護本土業者。美國斥資數兆美元支持本國乾淨能源產業之際,葉倫卻要中方縮減工業補貼,這讓她此行充滿挑戰。而華府要求中方減少出口過剩產能,恐怕讓雙邊貿易的緊張再次升溫。

日期:2024-04-07

傳產

市區電巴2030年目標1.1萬輛上路,業者喊車型少、如何突破瓶頸?交通部給答案:今年有望見成果

台灣力拚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預計讓11,700輛市區燃油公車汰換成電動巴士,只是進度趕不上計畫,2023年巴士電動化腳步進度落後,僅約2,000輛電動巴士落地,想在2030達到100%還有得拚。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指出,現有市區公車購車補助,與電動大客車國產化示範計畫綁在一起,導致第一線客運業者頗有怨言。他說,市區公車電動化的關鍵是客運業,他們提供服務,同時也是消費者。交通部則是表示,政府提供補助預算,自然會希望能夠留下些技術成果,國產巴士車型少、市場競爭不足,讓客運業者購車困難,目前僅成運、華德這2家車廠能符合國產示範計畫,經濟部積極輔導業者符合標準,「今年就有機會看到成果」。

日期: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