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租稅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租稅共有476項結果
政治社會

再生醫療雙法立院明進行首次朝野協商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喊話:應保證病人權益

立法院上月底初審通過「再生醫療」雙法,明天(21日)將進行首次朝野協商,討論相關爭議保留條文,後續若順利最快5月底前有望完成三讀立法,但外界質疑聲浪不斷。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與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今天(20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再生醫療雙法除了應強化品質規範,更得與國際法規接軌。

日期:2023-04-20

國際總經

產業追擊》各大車廠猛卡位,美國新製造引擎是它!「鏽帶州」蛻變「電池帶州」,這些城市大復活

南韓電池供應商LG新能源公司在3月下旬決定,將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電池工廠的投資金額增加一倍到55億美元以擴大產能,每年為35萬輛電動車提供電力。

日期:2023-04-13

稅制

高薪人士的悲哀「年薪700萬繳稅200萬」...每年報稅大失血,稅務專家:上班族跑不掉,這招節稅才能真正省錢

編按:一位工程師在Dcard發文詢問高薪上班族有沒有什麼節稅的方法?他表示自己在design house上班,年薪約700萬,還有股利約200萬,一年繳稅金額就要200萬左右,感到很吐血「每個月薪水繳分期的稅就飽了」。他的狀況也點出高薪人士的悲哀,即便用盡所有的免稅額與扣除額,每年報稅還是大失血,有什麼破解的方法嗎?聽聽稅務專家怎麼說。

日期:2023-04-12

生活消費

新制懶人包/看緊荷包!汽車不讓行人開罰3千6、電價平均漲11%...這天開始發現金6000元

近期有多項新制上路,不少政策都與民眾荷包相關,除了最受關注的普發現金6000元之外,電價4月起平均調漲11%、北北基計程車起跳價也從70元漲至85元。同時,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以及轉彎時不暫停讓行人優先通行(除禁止行人穿越路段外),都將提高罰則。《今周刊》幫讀者整理出邁向4月有哪些新制,讓大家一次了解有需要留意的地方。(原文刊登於2023/3/29,更新時間為2023/3/31)

日期:2023-03-31

政治社會

史上最佳!台灣經濟自由度晉升全球第4,這指標進步最多…蔡英文:和盟友加強合作,維持全球供應鏈安全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近日發布2023經濟自由度指數(2023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台灣於184個經濟體中排名第4名,較去年(2022)第6名進步2名,為歷年最佳成績,顯示政府推動經濟自由化的成果,獲得國際肯定。對此,總統蔡英文周四(3/2)表示,台灣在今年經濟自由的評比中,名列全球第4名,在亞太地區僅次於新加坡,創下歷年最佳成績。會繼續努力打造自由、開放以及公平的經貿環境,也會與民主盟友加強經貿合作,一起維持全球供應鏈的安全。

日期:2023-03-03

國際總經

從晶片競爭演變為戰爭,中國自找的!朱敬一:台積電難題更是「台灣難題」,如何讓盟友放心又掛心

《晶片戰爭》是超級好看的書。讀它,幫助我們了解台灣當前處境。

日期:2023-03-02

政治社會

金研院新董座拍板!前財長蘇建榮確定接任 3/6臨時董事會後正式交接

金融研訓院前任董事長吳中書於去年7月轉任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新任董事長近期拍板,由前財政部長、現任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蘇建榮出任。

日期:2023-02-22

稅制

丈夫過世後,她拋棄繼承財產全留子女...卻忽略「1關鍵」遺產稅多繳49萬 國稅局這樣建議

想拋棄繼承遺產前請先三思,曾有配偶打算將丈夫遺產全給子女而拋棄繼承,導致遺產稅從原本的 1000 元暴增至 49.4 萬元,原因在於配偶拋棄繼承,無法使用扣除額。

日期:2023-02-16

理財

普發6千現金錢哪來的?揭曉2021年18家繳稅大戶,這3家沒上市也繳百億...一表看懂誰貢獻最多

根據《財訊》報導,2021年整體稅收的實徵金額,再次大幅超標4950億元。企業繳稅貢獻超標稅額75%。是哪些企業大戶抖內6000元現金大紅包給民眾呢?府院決議將2021年超標(指超過預算編列金額,以下同)稅收中的1400億元「還稅於民」,每人普發6000元。若細究發放財源,超標占比最高為營利事業所得稅,這其實是企業因為業績成長,為稅收帶來的巨額貢獻;那麼,到底是哪些企業抖內(donate)這個大紅包給全國民眾呢?

日期:2023-02-02

政治社會

改革稅制 比發全民紅包更火急 未分配盈餘課稅砍半 為何企業仍不滿?

政府稅收連年超徵,二○二二年創下史上最高近五千億元的超徵紀錄。在還稅於民、普發現金的熱烈討論之外,現行稅制的闕漏及改革之道,更值得全民關注。

日期: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