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節目製作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節目製作共有123項結果
政治社會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

焦點新聞

陳雅琳證實辭壹電視總編 將接任華視52頻道台長

在NCC通過華視新聞資訊台上架52台後,由於華視允諾3年內人力將擴編至400人,讓外界相當關心華視的人事異動。華視在今(9)天宣布延攬大將資深主播陳雅琳接任華視52頻道新聞資訊台台長,陳雅琳本人稍早前也向本刊記者證實此消息。

日期:2021-04-09

政治社會

33歲報導者 成民主黨完全執政最後拼圖 美最年輕參議員 用揭弊熱血撼動舊政治

一位沒沒無聞的調查報導製作人,4年前因高舉反抗川普大旗,成為全美政治新星。透過記者視角看遍各地的濫權與不公義後,他決定重返政壇,痛擊他眼中的腐敗體制。

日期:2021-01-13

話題人物

從便當店老闆到爆紅Podcast主持人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一生都在研究怎樣講話才好笑

短短2月,Podcast節目《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從沒沒無聞,到雄踞Apple、Spotify台灣Podcast排行榜前3名。它究竟有什麼魅力,讓粉絲們願意花70分鐘,聽主持人天南地北聊政治、動漫與生活時事?

日期:2020-07-29

焦點新聞

影》蔡、韓「夜夜秀」價碼相差2倍多 博恩清晨親錄影片說明道歉

2020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及蔡英文,2人因曾上知名網路節目「博恩夜夜秀」付費價碼相差2倍多,引起外界熱議。主持人曾博恩18日凌晨在臉書,除逐一列項解釋收費標準,也對於未主動揭露節目有收費,向觀眾道歉。

日期:2020-07-18

政治社會

網紅泛濫的世代》矽谷投資家觀察:那些早晚會被淘汰的「網紅」3共同點

這段時間長時間居家防疫,當然看多了各種串流影視以及YouTube、IG、TikTok五花八門衆多「網紅」與「網不紅」的節目。

日期:2020-05-19

幸福熟齡

婚姻的表面是愛情,骨子裡則是犧牲、奉獻與妥協「丈夫離婚後很快再婚,我在工作中找到了自我價值」

這是卡位戰,戲棚下的人站久了就能粉墨登場,上台當台柱。

日期:2020-02-06

情感關係

不須憂懼 重量級作家談好好老去

《今周刊》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邀心理學家岸見一郎、資深電視人王偉忠、彭婉如基金會董事長劉毓秀及基富通證券總經理黃致淵開講,談迎接高齡的身心、財務準備。

日期:2019-10-16

政治社會

國家台語台11年長期抗戰之路》媒體老兵呂東熹 要讓台語節目被世界看見

台灣有七成使用台語的人口,但直到今年,才有了全台語國家頻道。十餘年來,一路推廣台語節目的呂東熹,終於交出讓自己安心的成績單。

日期:2019-08-23

焦點新聞

走遍全世界,還是台灣最美!《瘋台灣》製作人:台灣很小,這不是缺陷,覺得自己渺小才是

政治不該唱衰自己來獲取選票,台灣人更不該對自己失去信心,我們或許只是蕞爾小島,但小不是缺陷,覺得自己渺小才是。

日期:201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