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紅籌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紅籌共有79項結果
理財

疫情衝擊金融市場 高收益債投資人應如何因應?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全球,全球投資人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使得金融市場大幅震盪。再加上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為了鞏固市佔率而放棄減產計畫,導致國際油價重挫,並進一步加深市場的恐慌。為了尋求資金的避風港,投資人湧入成熟國家債市與貨幣,其中10年期與30年期美國國庫券殖利率雙雙創下歷史新低水準。除了品質最高的政府公債以外,其他投資等級債券、高收益債券與新興市場債皆受到衝擊,其中能源產業跌幅最深。

日期:2020-03-26

國際總經

駱惠寧接掌香港中聯辦主任 謝金河:香港還有30年大運?

1月4日最新出爐的消息是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下台,由青海、山西書記出身的經濟博士,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駱惠寧出任,主導香港事務的大檔頭換人,香港會不會否極泰來?大家都等著看。

日期:2020-01-05

國際總經

阿里巴巴掛牌不只穩坐「港股一哥」 還讓全球資本市場有了「新面貌」 台灣如何不被世界拋下?

對香港來說,11月26日是值得記上一筆的日子。當天一早,港交所內到處是代表阿里巴巴的鮮橘色,一聲鑼響後,阿里巴巴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全天收漲6.59%,收盤達187.60港元,總市值超過4兆港元(約新台幣16兆),立即超越騰訊,成為「港股一哥」。

日期:2019-11-28

國際總經

從王立強間諜案看「這2間香港上市公司」 謝金河:得到3點結論

編按:「中國創新投資」與「中國趨勢控股」負責人向心與其妻子龔青,昨(25)日準備從台灣出境時,被法務部要求配合調查;同日晚間,夫妻倆被依違反國安法移送北檢,經檢察官訊問後,北檢在今日凌晨2點多,諭令兩人限制出境、出海。-----(以下為原文)

日期:2019-11-26

國際總經

香港連飲水都靠中國給,根本離不開中國!事實真的這樣嗎? 用歷史長鏡頭,看見香港紛亂中的價值

香港局勢紛亂,資金外逃、股市重挫,這樣類似的事件,其實在香港已是第三次歷史重演,前兩次香港都是愈挫愈勇,只是這次的結局,會不會一樣呢?讓我們從歷史的長鏡頭來看香港的價值。

日期:2019-11-18

全球股市

A股的救世主為何是科創板?

編按:本刊黑傑克專欄將以另一形式重新與大家見面!黑傑克自2003.04-2018.05於今周刊理財魔法專欄連續撰寫15年不間斷,但他本人不幸於2018年5月10日病逝,如今他的金融投資界好友,決定延續他的理念,持續分享投資理財觀念。本專欄撰寫者包括:第一位:中國基金界的外資重量級總經理,具有近30年金融投資經驗,曾任職於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團之一,並擔任中國區資產管理負責人,曾創造一天內募集千億級基金的世界記錄。第二位:任職於中國前幾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保險資金的資產配置、海外投資及量化投資,具18年以上資產管理投資經驗,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五千億人民幣。第三位:22年以上資產管理投資经验。目前任職於中國浙江野風資產管理總經理,規模近3億人民幣。曾任平安證券資管部執行總經理、東方證券海外投資總監,歷任多家金融證券期貨自營部負責人。具多年海內外投資經驗,擅長絕對收益及風險控管,具有管理大規模資金的投資經驗。三位將採輪流撰寫方式呈現給讀者 。

日期:2019-03-25

ETF

你以為中國ETF都差不多?3張表秒懂3大分類

中國股市受到中美貿易戰衝擊,去年一整年上證指數跌幅超過25%,可說是金磚四國最慘股市。展望今年,中國經濟景氣低迷,中美貿易戰短時間也不容易落幕,中國股市可能還沒有太大表現空間。不過,從中長期趨勢來看,中國股市已經跌至歷史低檔區,是可以開始留意的市場。

日期:2019-01-11

理財

掌握多元收益 分散投資風險 搞懂收益型基金三大挑選原則

對忙碌的上班族來說,理想的投資工具首要條件,是在不用盯盤、無須耗費過多腦力下,賺取打敗定存的報酬。由專業團隊管理、操作的共同基金,是一般人最容易接觸的理財選擇;但,市面上基金百百種,要精確挑選出可靠標的,並不容易。

日期:2018-09-28

理財

簡單投資 多重收益基金讓投資更「有出息」

曉雯開了一家咖啡廳,從早到晚忙個沒完,收入卻只能勉強支應固定開銷,為讓生活有更多選擇,她積極報名投資相關課程,希望藉此翻轉財富命運,一頭栽進投資世界的她,卻沒想到,原先看好的新興市場資產,面臨股債匯市大幅震盪;看壞的美元,走勢卻偏偏一枝獨秀。過去所學多時的投資心得,無情地被市場潑了一盆冷水,眼見市場充斥風險事件,投資更具挑戰,曉雯的案例反映了多數投資人的心聲。

日期:2018-09-19

台股

排名解讀》誰市值暴衝?誰賺很大?30強出爐 兩岸三地企業洗牌 台灣入榜家數反轉向上

一千大排行大者恆大:前百名市值總和,超過其餘九百家加總。今年陸企入榜家數持續稱霸,台廠入榜數則是五年來首次成長,顯見競爭力回升。

日期:201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