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統治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統治共有678項結果
政治社會

400個中國人在義大利失蹤「是暴風雨前第一滴雨」…矢板明夫:3個理由讓他們不得不「潤」出去

近日傳出義大利大使館暫停辦理中國遊客簽證的新聞,在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有消息說,這次停止受理所有來自中國的旅遊團體簽證,原因是有400名中國旅客,在抵達義大利後集體消失,非法留在了當地。

日期:2023-05-15

國際總經

賴正光捐麻州婦女醫院1億美元,該院史上最高捐款!將持續回饋科學界、致力在台培養更多專家

來自台灣的生技創業家、百進生技(BioLegend)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賴正光,週二(5/9)透過旗下Laygend基金會向麻州(Massachusetts)布里格姆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捐贈1億美元,成為該醫院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捐款,將用於成立研究中心,以研究發現轉化為慢性炎症相關的免疫介導疾病的治療方法。自百進生技在2002年創立以來,該公司在全球持續擴張,包括在台灣、日本設立研發機構,也在中國、德國、英國、荷蘭和法國等地設立子公司,同時賴正光也持續回饋科學界,也致力於在他的出生地台灣培養更多的專家。例如過去他透過Laygend基金會捐贈2500萬美元,支持聖地牙哥加大(UCSD)生物工程系,並感念錢煦(Shu Chien)院士對其過去的照顧。

日期:2023-05-12

國際總經

全球瞭望》英王加冕後,英國仍得面對3月超高通膨率...G7財金首長會議登場,堵上對俄制裁漏洞

美國將在本周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聯準會(Fed)升息一年多後,任何通膨降溫都可能提振市場信心,而最新物價數據將牽動央行官員是否能在6月停下升息腳步。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財金首長也即將登場,美國財長葉倫希望與盟友討論如何進一步修補漏洞,避免俄羅斯規避國際制裁。

日期:2023-05-07

政治社會

盧沙野「質疑主權論」惹議!學者批某些人「太天真」:以為能和獨裁中國談判台灣主權歸屬

日前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的荒謬言論,在台灣引發熱議。台灣許多朋友說,我們當然反對盧沙野關於前蘇聯國家主權問題的說法,不過依據國際公法,如何處理被其他國家強佔的地區?多少時間才能決定主權的歸屬?像克里米亞,目前烏克蘭沒有治權,它是否仍擁有主權?還是應由克里米亞人民決定?

日期:2023-05-05

政治社會

「為國家賣命我是一流的!」郭董拚出線選總統,喊贊成重啟核四:太多年輕人肺癌,我支持非碳家園

繼上週(22日)「郭台銘有話對你說」-新竹場結束後,郭台銘於今(29日)在台北三創園區主辦舉辦台北場,因反應熱烈,緊急於明(30)加開場次。兩個台北場次開放報名馬上秒殺,受歡迎程度可見一般。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現場談到能源議題時,核四前廠長王伯輝也到場支持,並哽咽拍胸脯向大家保證:「過去我們都被意識形態給蒙蔽,我沒有利害關係,我向大家保證,也拜託郭台銘先生,核四絕對可以重啟!」針對廠長的發言,郭董承諾未來一定會認真將核能議題認真討論:「現在的政府是失職的!未來我上台一定會運用人工智慧的技術,來確保核能安全無虞才會啟動。」並強調自己未來上台一定會秉持專業科技、技術來建設台灣。郭台銘說,他支持以核能來發電,對於重啟核四基本上贊成:「我做癌症治療防治發現,台灣女性年輕不抽菸的肺癌患者增加,因為環境因素,我支持要非碳家園,民進黨把非核家園當神主牌、不能拆,你們要投給他,我們沒有辦法,那你們就生肺癌好了」。

日期:2023-04-29

政治社會

美中關係仍有波動!陸前駐美大使:不排除發生「驚濤駭浪」的事…美對華政策的消極變化將延續幾年

前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近日接受陸媒訪問時表示,美國對華政策不受美國2024年大選結果的影響;中美關係還會有很多波動,甚至可能發生「驚濤駭浪」的事情。

日期:2023-04-25

政治社會

送槍的當下,她告別自己的至親!「刺蔣案」53週年,解密關鍵女性黃晴美…陳耀昌:歷史的實質上是成功

今周刊編按:1970年4月24日,發生震驚台灣社會的「刺蔣案」,作為當年關鍵策劃者與行動中唯一的女性黃晴美,在台灣民主人權運動史上,始終沒有太多的研究與書寫。如今《槍與玫瑰》問世,讓讀者從不同視角理解424刺蔣行動。對此,醫師作家陳耀昌在臉書PO文表示,台灣的「民主寧靜革命」,廣義而言,蔣經國有他的地位。而424的英雄們,雖然現場行動沒有成功,但歷史的實質上則是成功了。這些犧牲自己,成全台灣的英雄們,黃文雄、鄭自財、黃晴美則因而夫妻分離,兄妹長隔,浪居天涯,繫命監牢,然後在恢復自由之後,又回到台灣,投身台灣的民主改革,人權運動。至於吳清桂女士則以特殊的身份,特殊的角度,為過去被忽視的黃晴美女士,寫了這本《槍與玫瑰》,給予歷史的再定位:她是歷史事件的參與者,而不只是家屬。

日期:2023-04-24

國際總經

紐約時報》為何台灣能製造最先進晶片,中國辦不到?「世界是平的」作者親訪竹科,挖出台積電成功秘密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4-21

政治社會

美國獨立革命能成功,那台灣呢?學者從10個角度分析

有位台灣的民意調查專家問到:講到美國獨立革命,聯想到一個問題,美英中間隔著一個大西洋,而台灣與中國只隔著台灣海峽,距離遠近會不會是飽受中國霸凌又不敢追求獨立的一個重要變數?

日期:2023-04-06

政治社會

蔡英文會晤麥卡錫,BBC:台灣正陷一段危險的三角戀!一次盤點「蔡麥會」後聲量有多高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與總統蔡英文會晤,可以說是台美關係歷史性的一刻,這是自1979年以來在美國領土上,會見台灣領導人的最高層級政治人物,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在美國總統的繼承順位,僅次於身兼聯邦參議院議長的副總統,可以說是政治第3把交椅。蔡英文在美西時間4/5晚間參加最後一場公開行程僑界人士晚宴,她在臉書上發文說,這次的出訪即將來到尾聲,在今天晚上洛杉磯僑宴,向所有海外鄉親,報告這次出訪的成果。

日期: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