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美國投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美國投資共有420項結果
科技

台積電補貼比英特爾少600億台幣》美拍板給予2100億 台積宣布蓋亞利桑那第三座晶圓廠、用2奈米製程

美國商務部在台灣時間周一(8日)下午(美東時間周一凌晨)宣布,將依照晶片法案給予台積電66億美元補貼(約2100億台幣)及最多50億美元的政府低利貸款。相比之下,美國政府3月中宣布給予英特爾85億美元(逾2700億台幣)補貼,加上110億美元(約3500億台幣)政府貸款。令外界有些意外的是,台積電在美國商務部正式發表補貼金額後宣布,將在亞利桑那興建第三座晶圓廠,將採用2奈米或更先進製程,預計在2020年代末尾(2028或2029年)投產。

日期:2024-04-08

國際總經

中國低價電動車傾銷,特斯拉銷量輸給比亞迪,股價跌至10個月新低…為何女股神砸10億逆勢加碼?

近期電動車市場由於競爭激烈且需求放緩,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今年以來股價已重跌約30%,且股價也來到過去10個月的低點,但「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在14日逆勢加碼,透過旗下的ARK新興主動型ETF(ARKK)、ARK自主技術與機器人主動型ETF(ARKQ)和ARK金融科技創新主動型ETF(ARKF)買入216,682股特斯拉股票,加碼約3500萬美元(約合台幣11億),也是伍德自去年12月來最大的單日加碼投資。

日期:2024-03-19

國際總經

美國政府大小眼!?傳聞補貼台積電金額只有英特爾的一半,投資人還要緊抱持股嗎?

根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台積電將獲得逾50億美元的美國聯邦資金補助,用以支援亞歷桑那州晶片生產計畫;此外,日前也傳出美國拜登政府正與英特爾討論金額超過100億美元的補助案,若順利談成,將成為美國政府致力晶片在美國製造政策下,迄今為止最大金額的補助案。

日期:2024-03-15

國際總經

從被中國封殺到登頂華人首富,一樁洗錢案讓他難翻身!辭執行長、大裁員2/3「公司營收暴跌75%」

虛擬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美國業務大受衝擊,營運長Christopher Blodgett透露,由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一連串的訴訟,幣安美國營收驟降75%,不得不裁員三分之二的員工,狀況相當慘烈。

日期:2024-03-09

政治社會

密西根州長半年內再度訪台,宣布設在台辦事處:惠而浦、汽車供應鏈都有興趣來台投資

去年9月剛訪問過台灣的美國密西根州長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相隔半年內再次來到台灣,展開為期兩天拜訪行程。

日期:2024-03-04

科技

兄弟登山,一起努力

差不多是一年前的此刻,ChatGPT橫空出世,引爆世人對生成式AI的無限想像;幾個月後,輝達的一份業績報告,像是一陣痛快震耳的電吉他刷弦,瞬間飆起了科技產業與資本市場的AI搖滾樂;現在,新的AI搖滾巨星登台,與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一樣是來自台灣——梁見後,以及他所創辦的美超微。

日期:2024-02-27

科技

「台積電被美國牽著走,完全不合理」赴美談判一開始就輸了?專家看後劉德音時代:護國神山最需要「這種人」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期無預警宣布即將退休,讓各界相當震驚。台積電表示,下屆董事長將由總裁魏哲家出任。前巴克萊銀行首席分析師楊應超表示,台積電赴美投資在一開始談判就輸掉了,當前需要的是像創辦人張忠謀這樣的角色,知道跟美國打交道的眉角,了解美國文化脈絡的人。

日期:2024-01-07

國際總經

經濟沉睡30年 日本再度站上全球舞台 美日結盟!日本製鐵重金併購美國鋼鐵

日本鋼鐵龍頭廠日本製鐵(Nippon Steel)在二○二三年十二月十八日打敗競爭對手,宣布以一四九億美元(約四六五○億新台幣)併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日本製鐵重現攻城掠地的企圖,勾起一九八○年代日本企業征戰全球的回憶,也是日本經濟沉睡三十年後,再度站上全球舞台的代表作。

日期:2023-12-27

科技

台積電美國廠必須轉彎了!為何劉德音將退休,可能是為2024年更複雜的台美政治環境預做準備?

台積電宣布董事長劉德音退休,被認為似在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表達公司要改變美國廠投資策略的決心;此外,隨著第二代平行雙首長接班布局被打亂後,未來魏哲家交棒計畫如何進行,也成為大家最關注的焦點。

日期:2023-12-27

國際總經

下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2023-12-23 14:37編按更新:中國商務部於12月21日宣布禁止多項稀土加工技術,根據最新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Catalogue of Technologies Prohibited and Restricted from Export)顯示,中國主要禁止萃取、分離戰略金屬「稀土」技術,並修改技術禁止與限制出口清單,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不過,除了限制稀土技術出口,中國早在數月前因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已陸續禁止出口的品項包括鎵、鍺和石墨。其中,鎵、鍺為晶片製造材料,關乎全球大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競逐。《日經中文網》報導指出,在「目錄」的禁止出口部分,中國新增了包括稀土在內的磁體製造相關等的技術;另在限制出口部分,增加了稀土採礦、選礦和冶煉等相關技術。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中國大幅收緊數種金屬的出口指導規定,主要與西方爭奪關鍵礦產控制權的鬥爭不斷升級有關。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國,全球稀土冶煉量有9成來自中國。然而,中國已掌握了溶劑提取工藝來提煉這種戰略性礦物,但西方國家的稀土公司因技術複雜性,以及污染問題一直難以採用這種技術,因此儘管西方國家不斷嘗試建立本地稀土加工業務,但仍難有效拓展。關於冷門的「稀土」為何屢屢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以及中、日、美三國如何為它脣槍舌劍?以下為《今周刊》725期的封面故事報導。(原文刊載於2010-11-11 14:37,更新時間於2023-12-23 15:12)

日期: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