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美國景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美國景氣共有245項結果
焦點新聞

謝金河看好聯電創高帶動台股 第一金投顧董座則預估,「這時候」可望再挑戰萬八

台股先前攻上萬八,原以為會上看兩萬,未料台股回檔,令投資人擔憂,台股第三季是否有機會再創高點?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指出,萬八的部分8月可能再挑戰一次,把基本面放中間會是較好的主軸。

日期:2021-08-09

ETF養錢術

【麥克連】20210807歐美企業景氣調查、美國就業報告與Delta變異病毒在亞洲擴散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8-07

國際總經

八年前的縮減恐慌 今年會再次上演? 兩圖表看懂美股、新興市場的「今非昔比」

市場普遍認為聯準會最快於年底啟動縮減購債,這也讓許多投資人想起八年前造成全球動盪的縮減恐慌。但時隔多年,各國基本面與財政狀況多有進步,對緊縮貨幣政策帶來的資金流動轉向也有一定抵抗力。

日期:2021-07-21

債券基金

當資金退潮後,股價也會「校正回歸」!林奇芬教你3原則安穩持股:現在想買ETF最好挑這一種

最近「校正回歸」這個名詞成為新熱門詞彙,在網路上看到好多人貼美女修圖前、修圖後對比照片,令人莞爾。不過,這個名詞用在全球即將面對的「後資金潮時代」也相當貼切。當資金退潮後,「股價也要校正回歸」,而哪些股票可以繼續當美女呢?

日期:2021-05-27

台股

雙北升三級警戒!疫情加劇讓台股剉咧等 法人估指數恐回測「萬五」關卡

台灣疫情拉警報!國內確診人數大幅攀升,社區傳播已有擴大趨勢,自15日下午4點起至5月28日,台北市、新北市,正式進入「三級防疫警戒」。

日期:2021-05-15

理財

美元止穩,新興債市兩樣情

投資策略布局下,新興亞洲是區域好選擇。

日期:2021-05-04

金融

房價高漲、產業升級不力...「14A總裁彭淮南」掌權20年種下禍根?這些年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編按:什麼樣的一本書,還未上市就引起整個金融界熱烈討論?央行前任總裁彭淮南頂著「全球唯一14A總裁」光榮退休才3年,近日由央行現任理事陳旭昇、李怡庭,前理事、台大經濟系退休教授吳聰敏,3位前後任理事合著新書《致富的特權:20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劍指擔任央行總裁20年的彭淮南,抨擊這些年來,台灣房價高漲、人才外流、產業升級不力,都跟央行政策脫不了關係。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更為本書寫了推薦序,陳南光指出央行必須做出制度上的改革,央行應是一個介於政府機構與研究單位的綜合體,不僅組織與運作上應更加靈活有彈性,在面臨新的總體金融與經濟情勢挑戰時,有發現問題、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並自我調整的能力。「主要國家的央行在面臨國際經濟與金融情勢的鉅變時,總會大膽地調整政策目標、啟用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或重新思考貨幣政策架構,必要時進行組織結構的大幅變革。要能做到這點,央行必須有札實的研究團隊與更具彈性的組織架構與人力配置,以及應對制度變革與制定長遠計畫的能力,才能因應未來各種挑戰。」媒體上經常出現美國聯準會或是臺灣中央銀行的新聞,但是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央行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新聞中利率的升降、匯率的升值或貶值、貨幣的供給,這些看似抽象的貨幣政策調整,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絕對超過你我的想像。臺灣房價之所以如此高漲,就跟央行20年來一直維持低利率有關。而長期壓低新臺幣匯率,雖然對於臺灣的出口貿易或許曾有助益,長期而言卻也導致產業升級不力的後果,對經濟體質有負面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本書用簡潔的篇幅,提供外行人也能輕鬆看懂的解說,讓大家瞭解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日期:2021-04-06

聰明理財

擔心台幣續急升的人可喘口氣!謝金河:2個原因,28元上下會鞏固、整頓

注意美元止跌反彈的訊號

日期:2021-03-07

國際總經

疫後如何挑台人最愛的高收益債基金,專家為何說「美元」是關鍵字?

債券市場普遍低利,投資人若想獲得較豐厚的固定收益,多會配置高收債或新興市場債,但如今經濟尚未全面復甦,這一類債券仍有不小的風險,須更加審慎選擇。

日期:2020-12-16

台股

美股進入9月出現重挫 大盤要由多翻空了?觀察這2個指標就知道答案

受美股科技股短期漲速過快,週四(9/3)美股四大指數在市場並無重大利空消息之下,卻同步重挫影響,台股8月4日盤中一度重挫200點,終場收盤下跌120點(0.94%),導致台股9月首周指數小幅下跌90點(0.71%),台股相較美股跌幅明顯較輕,顯示抗跌韌性優於美股。

日期: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