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脂肪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脂肪共有1109項結果
健康

10大癌症殺手》為何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貧血也是腸癌前兆!名醫提醒:3大症狀是警訊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日期:2023-06-28

美食旅遊

明燒肉文自旗艦店的夏日黑鮪魚季 味蕾盛宴不容錯過

夏日正是與朋友、家人聚餐的絕佳時機,您可能會因為想要於高雄尋找一間富質感、廚師級桌邊服務、包廂式用餐空間三位一體的燒肉餐廳而感到煩惱嗎?現在有一家完美符合以上期望的地方—明燒肉,等您前來體驗。

日期:2023-06-19

健康

檢查安全又方便 但高度仰賴醫師臨床經驗 脂肪厚不厚 影響腹部超音波判讀結果

醫療科技再進步,一九五○年代起即應用在醫學上的超音波,仍扮演無可取代的角色。腹部超音波究竟在看什麼? 受檢者該如何配合? 報告異常時又該怎麼辦?

日期:2023-06-19

健康

膽固醇降不下來嗎?他「愛吃1美食」險喪命 無毒教母譚敦慈曝「優質4食物」:健檢紅字消失

該怎麼吃才能有效降低膽固醇呢?如果你是愛吃動物內臟,尤其是豬腦的人要注意了,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身邊有一位親戚平時愛吃內臟,對於自己有高膽固醇卻不以為意,沒想到後來發生心肌梗塞,雖然救回一命卻留下腦損傷後遺症。譚敦慈強調,平常飲食習慣除了要避開高膽固醇食物外,常吃4種食物也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

日期:2023-06-17

傳產

一款綿羊油打天下,吳家澳洲發跡成百億富豪…「綿羊油大王」二代親揭疫後轉型戰略,要做這3件事

一手成立澳洲前三大保健品品牌納維康的台商吳家,靠一款綿羊油打出天下。疫情後,他們又要如何用橄欖油、紅酒和食材,打造跨足澳、台、日的食材供應平台?

日期:2023-06-14

政治社會

維他命B群、消化酵素須「自費」 15項藥品健保不給付了...未來1顆藥對荷包影響有多大?

維他命B群、消化酵素等15項指示藥品,未來健保將不再給付,民眾如有需要必須自費,價格平均一顆0.5元,衛福部健保署說明,會再請各醫學會盤點每年用量小於5000顆的指示藥品,並於1個月後討論是否繼續給付。對此,醫界出現另一部份聲音,認為如果未來多項藥品都必須自費,恐怕民眾難以接受外,也會破壞醫病關係。

日期:2023-06-09

健康

皮膚癢、感冒、拉肚子是身體「求救訊號」?慢性發炎症狀一表看懂…營養師揭8種抗發炎必吃飲食

皮膚莫名紅癢、或是自覺呼吸經常有異狀,卻不是喉嚨痛導致、甚至近日頻繁感冒、拉肚子,偶爾全身上下這裡痠那裡痛,實際上都是身體在發送發炎的「求救信號」?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上述時不時出現的小毛病,都有可能是「身體發炎」的警訊之一。

日期:2023-06-02

生活消費

醫美醫師專家年度聚焦, 雷醫國際墨菲斯電波MORPHEUS8深受業內好評

醫學美容已成為女性追求美麗的重要方式之一,消費者在選擇醫學美容醫療機構時,往往面臨各種痛點。近年來,醫學美容領域不斷涌現新技術,其中包括精靈電波、無限電波、鳳凰電波和微針電波等,電波為現代女性帶來了擺脫歲月的可能性,能夠在醫學美容的協助下重獲年輕和自信。

日期:2023-06-01

理財

高獲利、高成長、IPO等多題材股備受關注 興櫃行情點火 趁勢超前部署潛力新星

今年景氣不佳,股市卻一路走高,且興櫃市場出乎意料的火熱,趁近期公布年報、且有不少重量級公司申請掛牌之際,正是發掘下一檔明日之星的好時機。

日期:2023-05-31

健康

為何飯吃太快容易變胖?營養師曝3大關鍵原因:下一餐恐吃更多!4招慢吃秘訣快筆記

中午的便當往往15分鐘就嗑完嗎?晚餐也是草草完食?要當心,有營養師提醒,吃太快容易胖!明明吃下同樣量的食物,為什麼「慢食派」與「快食派」的身體狀態會不同?

日期:202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