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腹部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腹部共有489項結果
最新觀點

這時期太貪嘴,恐養出易胖體質!營養師的減脂心法:從13個壞習慣下手,甩肉不費力

別一昧視脂肪為敵人,適度的脂肪量仍是所需體脂率對於減重者來說,固然是要留意的數值,但體脂率太低也不是好事。

日期:2022-11-24

生活消費

喬山日本製 Reseat按摩椅 全新上市 週年慶全館買5000送700

今年周年慶喬山強勢推出全新新品,邀請「五月天」代言,日本製 Fujiiryoki Reseat頂級按摩椅(型號:JP-3000)。

日期:2022-11-22

健康

他吃完羊肉爐隔天竟「叫不醒」、有人喝完人蔘雞湯「一張嘴就吐血」...醫提醒:冬天進補1類人不適合

隨著天氣轉涼,冬天的腳步也近了,許多民眾喜歡相約去吃羊肉爐或是薑母鴨進補,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醫師也提醒,本身肝有問題的人更要特別注意。一名罹患酒精性肝炎的60多歲男性,冬天常和朋友相約吃羊肉爐,沒想到某天肝昏迷暈倒家中,緊急送醫才發現攝取過量高蛋白;還有一名47歲男性本身有肝硬化,居然在喝完雞湯後吐血,送醫後判斷是靜脈瘤出血。

日期:2022-11-08

國際總經

梨泰院156死,女性人數高出男性1倍!不分國籍女性都高死亡率,和呼吸方式有關?一表看存活關鍵

南韓首爾梨泰院踩踏意外,截至11/1為止共156人喪生、151人受傷,156人死亡部分,女性101人男性55人,比例為2:1,按年齡層來看,20~29歲最多為103人,其後依次為30~39歲(31人)、10~19歲(12人)、40~49歲(8人)、50~59歲(1人)。這次意外中,有26名亡者是外籍人士,從相關報導推估也是女性居多,國籍分別是伊朗5人、中國4人、俄羅斯4人、美國2人、日本2人,以及法國、澳大利亞、挪威、奧地利、越南、泰國、哈薩克、烏茲別克、斯里蘭卡各1人。從數字來看,女性死亡數高出男性1倍,為什麼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解釋,當人體受到壓迫時,肺部就會沒辦法去膨脹呼吸,而呼吸法可分為胸式、腹部呼吸2種,女性大多依賴前者呼吸方式,可能也是因此導致死亡比例高於男性的原因。

日期:2022-11-04

健康

不想當「冰友」!天生怕冷未必是「冷底」,進補忌越補越大洞…中醫教3方法改善秋冬手腳凍

小夏是辦公室行政人員,整日待在冷氣房內,很少進行戶外活動及曬太陽,也沒有運動習慣,因為怕胖所以刻意控制飲食,喜歡吃生菜沙拉、蔬果汁等生冷食品。她從初經起就有經痛症狀,最近經痛加劇,雖然熱敷後有改善,但經血顏色淡紅、而且帶血塊,排便軟散不成形,又相當怕冷,手腳更是冰涼…。

日期:2022-11-03

健康

早餐店老闆娘因胃食道逆流就診,結果胃鏡一照竟是第二期胃癌!胃腸肝膽科醫師教你分辨:胃炎vs.胃癌

門診時,因應病情需要的時候,我會建議病人照胃鏡,但是對於照胃鏡的恐懼,時常會在病人做與不做的猶豫掙扎之間顯露無遺。「上次做胃鏡好不舒服,以後都不想做了!」、「隔壁陳媽媽說做胃鏡很可怕……」、「除了照胃鏡之外,沒有其他方法了嗎?」(口氣通常很絕望)

日期:2022-10-30

健康

抗癌1年半在妻兒旁闔眼…88歲金馬影帝病逝!膀胱癌常伴隨「這症狀」,醫:近半數有1壞習慣

金馬影帝楊群昨(24)日凌晨因膀胱癌病逝,享壽88歲。楊群被外界譽為是「影壇長青樹」,生前曾2度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殊榮,在1990年後便慢慢淡出演藝區,晚年定居洛杉磯;抗癌一年半的他仍不敵病魔而撒手人寰,在妻子和子女陪伴下逝世。

日期:2022-10-25

健康

現在不辛苦了…53歲金馬得主大腸癌逝,曾說化療難熬「藥像硫酸倒肚子」出現4病徵快就醫

以電影《叱吒風雲》榮獲第58屆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知名動作特技指導朱科豐近年飽受大腸癌折磨。昨(10/20)日他在臉書發出告別文,說自己「現在不辛苦了」,其工作夥伴也證實他已離世。朱科豐2018年在中國拍戲時,每天都出現腹痛狀況,甚至出現血便,返台檢查後確診罹患大腸癌4期,化療4年仍不敵病魔。大腸癌在台灣是前3大最常發生的癌症,民眾若出現4徵兆,包括大便習慣改變、血便、貧血症狀與腹脹等,就應盡快就醫。

日期:2022-10-21

健康

6個月甩23.4公斤!41歲外食族改變生活4件事,體脂降了12%:營養師加碼16種助減重超燃脂食材

個案的飲食問題.工作壓力大使得體重年年增加.很容易覺得累、體力恢復慢.健檢紅字連連、有重度脂肪肝.爬兩層樓梯就覺得喘

日期:2022-10-21

健康

暑氣淤積,該如何徹查百病隱源?

時序由夏日轉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來到處暑後,季節的轉變漸漸有感。處暑過後氣溫稍降、天氣逐漸轉涼,空氣中令人疲乏沈悶的厚重濕氣也緩緩減退,涼爽秋天看似即將到來。然而在這季節交替之時,平日因睡眠不足、壓力失衡、維生素攝取缺乏等原因累積所造成的健康問題,也更容易浮出水面。

日期: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