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衛福部食藥署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衛福部食藥署共有114項結果
健康

把強化社會防疫能量推向世界級 檢測能量做後盾 構築堅實的防疫陣線

「太好了,現在口罩供應充足,不用擔心買不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際,口罩頓時成為搶手貨,民眾四處搶購,聽到有什麼地方可以買到,立即衝去排隊,直到政府設立口罩國家隊之後,月產能高達上千萬片,國人不用再因口罩荒感到心慌,除了要歸功口罩國家隊齊心努力完成外,幕後負責檢驗的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更是促成口罩與醫用防護衣能夠順利生產的重點推手。

日期:2022-03-14

焦點新聞

台灣福食解禁》蘇貞昌強調「3原則3配套」把關,深化台日關係關係 日本前首相安倍稱:已跨越加入CPTPP最大障礙

今年2月8日,台灣宣布解禁解禁福島5縣(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食品輸入,行政院長蘇貞昌1日赴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再次強調秉持3原則、3配套把關「絕不進口核食」,調整食品管制措施後,不只有助深化台日關係,更已跨越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最大的障礙。

日期:2022-03-01

焦點新聞

台灣把關標準較國際嚴格10倍》福食解禁最快2月下旬生效 通路商品受影響?業者這麼說 

行政院今(8)日宣布開放日本福島5縣(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及千葉)食品有條件輸入,預計最快2月下旬公告生效。通路業者及民眾選購商品會否受到影響?對此,各家業者皆表示會配合法規,或視消費需求考量。

日期:2022-02-08

政治社會

日本核災11年後,台灣宣布解禁福島食品「比國際標準嚴格」:落實3管制措施、3配套原則

行政院今(8)日舉行「日本食品輸入管制措施」記者會,宣布解禁2011年日本福島五縣(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的食品管制,預告期為期10天,將於二月下旬完成公告輸入程序,並且遵守三大管制措施與三大配套;三大管制措施為:秉持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的科學檢驗,具體落實邊境管制,為國人的食品安全把關,讓國人安心享用沒有健康疑慮的食品。

日期:2022-02-08

健康

「你真喝對水了嗎?」 世界9大金牌獎認證、16萬活水機竟含超標50倍的致癌物!

你喝對水了嗎?許多人平日注重自然飲食,比一般人更重視水質,不少人在自家廚房內會重金斥資活水機,過濾自來水中的氯、細菌、化學物質與重金屬等,一台動輒上萬元,一個濾芯也要2000-3000元起跳。現有民眾發現,自家一台曾獲得世界9大發明獎金牌、高達15.8萬、有14層濾心,號稱為人體最適宜鹼性水的活水機,雖然通過SGS認證,但內涵2A致癌物二氯甲烷,數值超過飲用水質標準近50倍。追查後更發現,市售「活水機」目前無主管機關把關,民眾健康安全成疑慮。

日期:2021-12-09

焦點新聞

自體免疫消滅癌細胞 博惠生技細胞療法獲衛服部核准

「在台灣奉准可實施本療法,是癌症病友的一大福音。」博惠生技董事長郭晶耀說的,是博惠生技獲得衛服部核准通過的「自體免疫細胞(DC-CIK)治療實體癌第四期」特管計畫。該計畫於8月24日經由衛福部核准,9月8日則獲得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核准,可提供給台灣癌症病患用於治療。

日期:2021-09-10

政治社會

蔡英文手臂獻給高端!直播開打「全台第一針」 驚呼:這樣就結束了?

總統蔡英文今(23)日上午7時30分前往台大醫院體育館接種高端疫苗。這也是台灣高端疫苗23日正式接種後,第一位接種的人。她接種後問了護理師,「這樣就結束了」,護理師回問「應該沒什麼感覺吧?」蔡說,「沒什麼感覺」,醫師則告訴她這個針很細。在與媒體打招呼、打卡後,隨即返回官邸休息,並沒有如同一般民眾需在注射地點等待15分鐘。

日期:2021-08-23

全台防疫報導

包含次世代疫苗在內 政院:已完成明、後年3600萬劑莫德納採購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表示,昨已完成今年第四季,及明、後年的莫德納疫苗採購合約案,包括次世代疫苗在內共有3600萬劑疫苗,針對供應時程與價格,因有保密事項,暫不予以說明。

日期:2021-07-22

政治社會

政策解方》不讓政治干擾台灣藥業內外都要防堵 破解「大中華區」魔咒 3方向建立藥品安全供應鏈

泛中國藥廠取得疫苗及重大疾病新藥台灣代理權,在商業目的外表下,若還包裹著政治動機,將影響台灣用藥安全性、穩定性。如果是類似如BNT疫苗關鍵的藥品,甚至可能上升到國安危機。

日期:2021-06-09

政治社會

疫苗採購爭議解析:民間能自行採購、輸入疫苗嗎?如何解決運輸、施打的問題?

過去這一段時間,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4月接種人次3.9萬人,5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16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精選10個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