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製造技術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製造技術共有224項結果
國際總經

美晶片禁令中國半導體人才出逃業界,台灣也面臨選邊抉擇?他2點建議:沒認清現實將遭重擊

根據《財訊》報導,10月7日美國公布禁令,首次將半導體人才列入制裁範圍,禁令發布前,外籍高階人才早已離開中國產業避風頭,然而這場風暴正快速擴大。根據《財訊》報導,兩個月前,美中台高科技圈開始傳出消息,美國政府將出台新的制裁政策,接著,美中台半導體圈裡,重要人物陸續出現異動;但最終,這場風暴的影響範圍,卻大大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現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已進入暴風圈。

日期:2022-11-07

傳產

跨足多元產業 創新敏捷應變 富泰空調科技點亮ESG

融會日式嚴謹與台式敏捷,富泰空調科技以日本先進技術為後盾,生產高品質無塵無菌室設備,服務範圍與解決方案從半導體產業跨足多元應用領域,持續創造差異性價值,發揮專業貢獻環境衛生。

日期:2022-10-27

國際總經

地緣政治角力下的台積電

在美國擴大對中國晶片及設備出口限制下,台積電成為美中角力最敏感指標,雖然因地緣政治造成股價重跌,但今年前三季營運創史上最好成績,目前也許是最佳的買點。

日期:2022-10-19

科技

印度為什麼沒有台積電?很少人知道...印度差一點就變半導體製造大國,發生一件意外永遠改變歷史

在高通向莫迪表示將與印度合作之後,不意外的,印度出現反省的聲音,認為也許印度該集中資源在設計與封裝測試,不該進入製造領域,政府的半導體製造計畫將徒勞無功,原因就是大家可以猜到的那些,這裡就不多說了。

日期:2022-10-16

政治社會

中國6億人口都赤貧,國內承擔不了戰爭!劉泰英直言:中共10年內不會攻打台灣

受俄烏戰爭影響,加劇地緣政治的矛盾與衝突,也讓全球將目光投注到臺海之間的局勢變化,擔心兩岸戰事一觸即發,看在國民黨前投管會主委劉泰英的眼裡他則是認為,兩岸10年內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極低。

日期:2022-10-11

國際總經

中國能做出核彈、太空船更登上月球 為何半導體製造連台灣車尾燈都追不到? 兩位竹科董事長「這麼說」

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軍事及航太技術大國,不僅坐擁數量龐大的各型彈道飛彈,國產太空船更已經登陸月球,更別提在20世紀中葉就自力發展出原子彈技術。然而,在儼然成為大國競爭熱門賽局的半導體技術,特別是12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技術,中國卻遠遠落後台灣,不論在技術實力或營收佔比都無法相比,為什麼?在台灣半導體供應商高層的眼中,中國同業享有的各種官方金援著實令人艷羨,但就是因為恣意揮霍政府資源、研發只求解決眼前問題的心態,加上部分廠商無法自力購買外國設備而限制了事業規模,都造成當前中國半導體製造的技術實力,仍距離台灣好一大段距離。

日期:2022-09-07

職場

公司導入新系統,老員工一夕變「冗員」被資遣...這樣裁員合法嗎?勞動律師解析

「老闆最近找了家外商麥拿倫管理顧問公司,進行『必好專案』的生產銷售流程診斷,建議我們要把各部門改造BU制,並且引入據說很厲害的SOP全面資訊管理系統,把整個生產-銷售流程完全改造,提高公司競爭力,因此也要汰除多餘的人力...」

日期:2022-06-30

科技

台灣大未來》企業如何透過併購走出新局?晟德董事長林榮錦親揭2大關鍵心法

「那天我問他(益安生醫董事長張有德)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為什麼要買它(達亞國際)』?」為了解釋生技併購計畫的關鍵思維,台灣生技產業併購天王、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舉益安生醫對達亞國際的併購案為例,說明如何在維持既有商業模式的情況下,透過策略布局、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機會。

日期:2022-06-29

台股

高雄不只台積電晶圓廠來了 鴻海還要加碼60億! 為何把動土典禮搬到市府大門?

鴻海(2317)今(15)日在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舉行高雄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動土典禮,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及高雄市長陳其邁共同出席。這個至少60億台幣的投資案,落腳大寮區的和發產業園區,未來將提供電動巴士、乘用車及儲能電芯等應用所需,預計2024年第一季投產,產能可以達到1GWh。劉揚偉表示,鴻海希望把高雄打造為電池一條龍的生產基地,從上游材料、中油電芯及下游電池包都有,未來不僅成為鴻海在國內的電池重鎮,更要配合自行開發的電動車及電動巴士,未來一起開拓海外市場。

日期:2022-06-15

科技

跨界進軍醫材市場瞄準17億美元年產值 台積、電子五哥、傳產瘋注資手持超音波

過去台灣科技廠在電腦、手機產業打出一片天,現在手持式超音波市場的出現,也讓這些企業看到新機會。

日期: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