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護病比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護病比共有35項結果
政治社會

健康產業成為第2座護國神山!賴清德:設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目標2030癌症死亡減1/3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21日)舉行第三場「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發表會,公布「健康台灣、樂齡幸福社會」政見主張。針對打造「健康台灣」,他提出9大重點說,要通過「健康憲章」,另對於癌症已連續41年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他主張設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減輕罹癌病友沈重負擔,目標於2030年讓國人癌症死亡數減少3分之1。

日期:2023-09-21

政治社會

節省病患支出、確保照護品質 八成民眾也樂見改革 照護共聘制可解人力荒 卻頻卡關推不動

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看護人力匱乏,不僅讓病患家屬有錢找不到人,第一線護理人員壓力更形沉重。從全責照護、照顧共聘到住院整合照護,都盼解決現有照護難題,但政策推動二十多年,規模卻遲遲難以擴大。

日期:2022-09-14

全台防疫報導

2歲童「到院前沒心跳」,急診醫拚2hr跟死神搶命!下秒「感受到台灣人變了」:家長這舉動太暖

隨著新冠確診數不斷激增,國內幼兒、兒童也難以倖免,近來有數起幼童因染疫造成腦炎而死亡的案例,讓家長們人心惶惶,深怕家中寶貝有個什麼閃失,因此一發現有任何狀況就立刻帶去急診,有一名醫師便分享自己近日在急診室所見證的人性,他表示「真的是自從四月底疫情爆發以來,第一次感受到這種溫馨的違和感」。

日期:2022-05-25

全台防疫報導

疫情進入高原期》快篩陽=確診下週全民適用 護病比1:9累翻第一線!陳時中:人變多錢也會多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最快下週就會「全民適用」,未來民眾只要快篩陽性,並經過醫師確認並符合條件,就可以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不過台灣確診人數已經連三天下降,陳時中坦言,現在台灣疫情確實進入了高原期,會不會還有高峰仍得再觀察。至於護病比放寬掀起基層醫護的反彈,他也強調護病比本來就是如此「我們只是回歸正常」,但他表示,人增加也會讓錢增加,透過津貼和獎勵制度把制度合理化。

日期:2022-05-22

全台防疫報導

被疫情剝奪的2年...我的犧牲是你眼中的理所當然 護理師淚訴:戰友陸續倒下,誰為我們感到惋惜?

台灣面臨嚴峻疫情,第一線醫護人員背負極大壓力,一名護理師5/20深夜感嘆自疫情爆發至今,為了避免感染而被剝奪的時間及假日,「有多少人為我們感到惋惜?」看到戰友們一個個倒下,長官及單位間還在獵巫、撻伐,永無止盡的訓誡及支援,「實在是為大家感到不值」。

日期:2022-05-22

全台防疫報導

作戰2年多,你們永遠會被記得!陳時中護師節感性道謝,總統籲國人「做對這事」就是對醫護最大貢獻

今(5/12)日是國際護師節,隨著台灣本土確診人數攀升,醫療壓力越來越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感謝所有醫護人員的付出,並喊話「在這關鍵一役,你們的精神會被記得」。總統蔡英文也在臉書上向防疫人員致敬,也向國人喊話,輕症或無症狀的人不要去急診,「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把醫療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

日期:2022-05-12

全台防疫報導

汗流浹背還中暑暈倒、日薪僅1500元! 無處可去宿舍費變相遭漲三倍 篩檢站醫護怒:我的命不值錢?

全副武裝穿著隔離衣、戴上口罩,快篩站醫護在酷暑下執行PCR採檢。今天傳出宜蘭有醫護人員疑因天氣太熱暈倒在地,最後只短暫休息40分鐘,就再度替民眾服務,令人心疼。疫情蔓延、醫護鬧人力荒,各地方政府紛調派醫院人力、招募醫護投入一線篩檢工作。然而,這些在一線作戰的護理人員,卻可能到前線作戰,卻未符合相應薪水,連勞動權益也成問題。

日期:2021-05-27

全台防疫報導

沒病床、醫療滿載、重症病患淪人球 篩檢爆量的急診室怎麼了? 一文詳解確診後的安置流程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自去年起本土案例已急速飆升近4000例,考驗台灣一整年的防疫部署。

日期:2021-05-24

房地產

「健康養生宅」成退休族置產新趨勢 是建商新噱頭、還是真能入手? 專家指出3大關鍵

因應台灣高齡社會來臨,銀髮住宅商機漸成置產新趨勢,不少建商也投入銀髮養生村的新市場!標榜愜意的休閒、有自尊的退休養老生活,吸引不少子女長期不在身邊、或希望融入群體生活的的退休族。然而,「養老宅」是建商賣房新噱頭,還是真能為自己的退休、終老置產?專家提醒民眾三大看房關鍵,防花大錢又成冤大頭。

日期:2021-03-18

健康

健保費調漲「最快5月底上路」基層醫護怒吼:漲健保也救不了血汗!

健保「部分負擔」費用調升3大項改革,衛福部長陳時中23日證實,費用小幅提升與醫療分級是此次改革的主軸;衛福部社保司表示,若計畫能夠順利通過,預計最快5月底就可以上路,且不會增加弱勢族群的負擔。不過對於這項計畫,基層醫護痛批「看得到、吃不到」,認為即便漲了健保費用、增加醫護給付,血汗的勞動條件仍然無法獲得改善。

日期: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