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買保險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買保險共有392項結果
科技

科技拉升保險服務力! 資深業務員善用數位工具 做到「客戶在哪、服務就到哪」

近兩年來的COVID-19疫情已大幅改變許多人的生活習慣,甚至驅動企業開始加速數位轉型,特別是原先主要以面對面溝通,做為商品行銷推廣方式的保險業務員,也不得不改變現有的銷售作法,開始思考如何用遠距的方式服務並與客戶互動。

日期:2021-12-20

ETF

200萬買儲蓄險不如買ETF!10年股市老手:小資族問股票投資,我唯一建議「這一檔」

近日有年輕朋友說到他有一筆約200萬的資金,有朋友勸他投入投資型或儲蓄型保單,問我的意見。我直接跟他說:不建議購買這類保險公司推出的儲蓄險或投資保單。

日期:2021-12-14

房地產

漏水、壁癌、鋼筋外露...屋況有瑕疵,押在買賣合約上就能免責?律師:關鍵是你跟「誰」買

最近房屋交易火熱,買賣房屋糾紛的諮詢大量增加,我幾乎每天都會接到全台各自無論是賣方或是買方,各種關於房屋買賣的問題。其中,關於最常見的瑕疵擔保責任漏水問題,可以參考我的文章「買到漏水屋該怎麼辦?我該打官司、上法院嗎?」、另外關於雙方現況交屋不負瑕疵擔保責任可以嗎?也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這篇:「買房合約註明「現況交屋」,發現漏水、壁癌就都沒辦法向屋主請求賠償是真的嗎?律師這樣說」。今天,我想談一個,不論是買方還是賣方,都很喜歡問我的問題:房屋瑕疵擔保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日期:2021-12-10

保險

就是不買保險!她20年定存百萬多當醫療費...過來人分享慘痛經驗:家人罹癌100萬不夠燒

保險是轉嫁重大風險的工具,但也有人認為將「風險自留」也不是不行,因此選擇自己儲蓄、不買保險。一名網友在臉書上分享姐姐的理財方式,姐姐只存錢準備醫療費、不買保險,卻被多數網友留言表示擔憂,認為那些錢恐怕一遇到大病就會很快燒光光。

日期:2021-12-09

理財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達人必備4大好習慣,財富自由再也不是夢想!

大家都知道理財的重要,但想要趁早存到人生第一桶金,那麼「聰明理財」肯定是相對重要的一件事情。你是如何累積自己的財富?存錢還是投資?基本上,無論是想要藉由存錢還是投資累積財富前,都必須要先懂得理財的觀念。唯有正確認識理財的基本概念,才可以幫助你快速累積財富,向財富自由的夢想邁進!

日期:2021-11-25

債券基金

國人退休準備2.0上路 好好退休準備平台 基金保險教育公益一站式服務

國人退休金準備進入2.0世代,你跟上了嗎?具官方色彩的基富通在兩年前提出「好享退」全民退休自主投資實驗專案成功,今年更是加碼由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主辦,基富通承辦,推出進化版「好好退休準備平台」,結合基金、保險、教育與公益四大功能,要讓民眾退休準備一站完成。

日期:2021-11-16

保險

城中城46死火警》身故者僅2人有保險!其實每月「不到百元」就能買到基本保障

高雄「城中城」昨(14)日凌晨發生大火,釀成46死、41傷的慘劇,同時也成為高雄史上最嚴重的火警事故。據金管會保險局初步統計資料顯示,所有住戶中,僅9戶投保住宅火災保險、保額總計約2,800萬;人身保險部份,46位罹難者中,僅有2位保險公司保戶,預計賠付金額約110萬元。城中城的套房的房租一個月平均僅3千元,居住環境相當不理想,當地里長接受採訪時表示,居住在城中城的住戶不少是獨居長者、失智、身心障礙及經濟弱勢。而從金管會公布的保險理賠數字來看,這些弱勢民眾或許因生活窘迫等原因,無法思考太多人身保障等問題,其所擁有的保障,顯得相當不足。

日期:2021-10-15

焦點新聞

男年薪120萬元...只存6萬!一年固定開銷就破百萬? 網:太揮霍了

年收入破百萬,是許多人所追求的目標!有網友分享,自己年收約120萬,每年卻只能存下6萬元,讓他大嘆「買房真是不敢想像」。

日期:2021-10-12

保險

花大錢買醫療險,生病後隔年卻可能被拒保?自動續保≠保證續保!買保險要懂的保單細節

不少人擔憂前一年申請理賠金額太高,或是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隔年保險公司就會拒保,所以會選擇「自動續保」的方案,但事實上「自動續保不等於保證續保」,所以快來看看你的保單是「保證續保」、「不保證續保」或是「自動續保」,一次搞懂這三種的差異,選對更有保障不吃虧。

日期:2021-10-01

聰明理財

買基金變成買保單? 聽到「定存」、「配息」字眼要小心 基金一姐曝你不可不知的業務話術

「這檔基金也很不錯,而且同樣也是有『配息』的!」這句話是基金一姐趙靖宇年近80歲的婆婆,今年初被業務員遊說將基金贖回,想改買投資型保單時的親身經歷。但是,婆婆不了解的是,購買基金與購買連結「基金」標的投資型保單,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甚至可能需要付出更高額的成本。

日期: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