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購買力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購買力共有620項結果
政治社會

台灣自行車業者組永續聯盟 鞏固無可取代製造王國地位

淨零碳排已成全球課題,過去二三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人們一方面為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加上對戶外運動的渴望,使自行車產業迎來一片榮景,歐洲政府甚至砸錢補助民眾購買自行車、建置相關基礎建置,帶動台灣自行車去年出口值破歷史新高。然而近期市場卻傳出逆風雜音,庫存水位過高、重複下單導致出現砍單效應潮,究竟真實情況為何?

日期:2022-12-05

ETF

0050股價100→118元,成本變高定期定額該停扣嗎?曾存600萬0050的存股達人告訴你:何時該停利

2022.12.01編按:0050股價近一個月一路從100元漲到118元,有投資人擔心,這樣大漲每個月定期定額相對成本被拉高,是不是該該停止扣款?存600張兆豐金、年領百萬股息的存股達人大俠武林分享,當年他在0050還在80多塊時候曾買了快600萬,後來因為要退休才逐漸換成其他配息標的,他是如何決定0050何時該停利呢?

日期:2022-12-02

國際總經

美國貨幣政策進入了換檔期,何時從升息轉降息?陶冬:滿足兩個條件才能轉向

感恩節假期,縮減風險資產市場的成交量,但是並不能縮減投資者增加風險權重的興趣。

日期:2022-11-27

國際總經

美元指數激烈貶值,上一次是美股熔斷!陶冬:2023年問題會更多,2大原因「美元仍是王者」

美國聯準會和歐洲央行先後使出口頭干預,為市場對利率政策轉向的期望降溫。聖路易斯聯準會總裁布拉德說,聯邦利率起碼應該升到5-5.25%;明尼蘇達聯準會主席喀什卡里則稱,利率需要升到哪裡才能遏制需求,其實是未知數。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則指出,歐洲利率不僅需要回歸中性水準,可能需要進入「限制」區間以控制通貨膨脹。

日期:2022-11-20

國際總經

美國通膨見頂,市場估Fed放慢升息腳步…投資人能鬆口氣?陶冬:2023年仍陷溫和衰退危機

反向的通膨交易騰空而起,全球股市、債市熱鬧了一番,為聖誕行情狠狠地加了一把火。美國通膨數據終於弱過預期,市場預期通膨見頂,聯準會接近調整政策。預期的改變來得突然,來得猛烈,美國兩年期公債利率在資料公佈的當天,下挫了接近30點,全球債市應聲走好。

日期:2022-11-13

全球股市

股市寒冬,買債券比股票安全?傳奇基金經理人告訴你:為何高通膨時期,債券不但下跌、連本金都縮水

債券(bond)就是能令人覺得安全,甚至bond這個字本身就有安全的含意,例如人們會說:「我的話就是正式承諾。」(My word is my bond)太多以長期成長為目標的投資人買了許多債券,認定它們比嚇人的股票更安全。但真的是這樣嗎?這主要看你如何定義「安全」。

日期:2022-11-10

國際總經

權力歸於民眾,想拿藍勾勾先付錢!馬斯克大刀整頓推特喊:每月8美元可享3個優先權

全球首富馬斯克收購推特成功後,他迅速執行整頓行動,除了裁員計畫外,他週二 (1 日) 宣布推特收費首波變革,將每月向有藍色勾勾身分認證的用戶收取約 8 美元 (約 257 元台幣) 的使用費,以創造推特新的收入來源。

日期:2022-11-02

科技

聯發科股價從1150→565元 谷底到底在哪裡? Q4營收預計再衰退 但蔡力行說明年可能有「這個好消息」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下午在第三季線上法說會中表示,受到美元強勢、衝擊開發中國家市場購買力,以及地緣政治陰影的雙重影響,第三季營收季減8.7%至1421.61億元,且預期第四季營收將再降16~24%。今年年初還在台股千元俱樂部之林的聯發科,股價與台股指數同步下滑,從今年年初的1150元,大跌至今(28)日收盤價565元,累計蒸發了51%,等於是腰斬。但在當前市場氣氛一片低迷中,聯發科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也提到,儘管客戶庫存調整的最大影響將出現在第四季,較早開始調整庫存的客戶本季已恢復部分拉貨,意味「2023上半年將有機會看到更多補庫存需求」。

日期:2022-10-28

理財

合庫樂活安養退休理財論壇 助民眾預約安穩的退休生活

長期關注台灣高齡化社會議題,並領先同業推出以房養老、安養信託等服務的合作金庫,十月十四日在台中市舉辦「樂活安養退休理財論壇」,邀請盧燕俐、賴憲政、林志潔等三位財經專家,依序演講「正確觀念、破解迷思」、「通膨下的退休金」、「退休生活的風險管理」等主題,並舉辦「樂活安養、多元布局」座談會。

日期:2022-10-27

金融

2022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 重磅財經學者開講 翻轉升息通膨下的投資新思維 波動市場下找尋新商機

2022年全球資本市場震盪不安,大通膨時代來臨,加上面對疫情、升息、房市買賣翻轉及股市重挫,如此的多事之秋,到底投資人該如何因應?

日期: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