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購電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購電共有213項結果
政治社會

發電成本節節高升 台電估電價應漲20% 用電太便宜 電網韌性、產業轉型恐跛腳

經濟部六月底將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電價調漲與否。學者認為,若不想過度刺激通膨,至少應先調漲工業部門與用電大戶電價,藉以合理反映發電成本、維護電力系統穩定。

日期:2022-06-15

科技

全球搶再生能源!有綠電、有訂單,地方補助衝綠電,政府協力推平台!

談起綠電,有人認為那是老闆的事,與自己沒有關係;也有老闆認為,那是大企業的事,現在還不需要考慮。而城市的競爭力,是由所有企業所凝聚堆砌而成的。當企業的綠電需求無法被滿足,全球趨勢快速變化,城市若置身事外,遑論競爭力,事實更顯示只會遠遠被世界拋在腦後。

日期:2022-05-10

焦點新聞

家樂福倉儲一把火,燒掉統一超上季2成獲利…理賠還沒敲定將再認列業外、Q2營運雙箭齊發!

統一超(2912)公布第一季合併營收676.6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02%,合併稅前淨利32.5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44%,主因為第一季認列家樂福倉儲火災損失,保險理賠金額尚未核定,屆時等確認理賠金額後,統一超將可再認列於業外收支。排除後合併稅前淨利與去年同期約當,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21.7億元,年減19.9%,EPS 2.09元。

日期:2022-05-06

科技

偉詮電用苦行僧精神攻手機快充甩低谷獲利創高 從被抽單到打進戴爾筆電快充龍頭養成記

歐盟通過統一消費性電子充電規格的草案,成為台灣快充、資料傳輸晶片設計等業者的新商機。當中受惠的偉詮電,如何記取過往被轉單的教訓,在快充市場上擴大布局?

日期:2022-05-04

政治社會

捷運開不動、大巨蛋點不亮...比缺電更迫切的「台灣電網危機」:為何有電卻送不進去?

編按:歷經馬郝柯3任市長、延宕逾20年的電力建設松湖超高壓變電所,據了解將在11/24都市計畫審議會議排定審查。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電與北市府多次溝通後,9月底都審會議通過松湖變電所「下層」設施,但「上層」建築物退回,要台電納入更多公益設施、外觀須重新設計等,不過就算闖過都審、開始動工,最快要7年才能完成。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曾在早前的辯論中提到,台北市有22件用電申請案被限電,因此無法核供電力,台電後發出聲明指出,台北市不是沒有電,而是電送不進去。台電強調,已與北市府多次溝通達成共識,盼候選人回歸專業探究實際問題癥結,台電在後續行政程序上將盡最大努力,也非常願意持續與北市府團隊溝通,共創台北產業發展及供電雙贏。經濟部長王美花也針對限電一事表示,台北市並不缺電,問題在於輸電,台電希望能和台北市政府在松湖變電廠規劃上好好合作、解決用電問題。而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則是說,黃珊珊從議員到副市長都一直阻擋松湖變電站解決方案是事實,「她當了副市長也提不出更好作法,這也是事實」。《今周刊》早在2022年5月,第1324期《台灣電網危機》探究供電危機成因,不能只爭論「缺不缺電」,因為電網的脆弱,是眾多因素加總現象。(原文刊載於2022/5/4,更新時間為2022/11/22)

日期:2022-05-04

信用卡

搶母親節商機!兆豐銀攜手32家百貨 最高送萬元回饋。網購優惠同場加映 5大電商最高13%回饋

母親節即將來臨,各大百貨業者紛紛祭出超殺優惠,搶攻上半年最大商機,各家發卡銀行同樣蓄勢待發,五花八門的信用卡滿額好禮接續上檔,以近期對消金業務著力甚深的兆豐銀行為例,今年一口氣攜手32家百貨,祭出最高萬元刷卡金回饋,讓民眾可以甩開緊箍咒,不須趕在同店同天消費,也不須糾結硬湊高門檻拿滿額禮,只要活動期間刷任一兆豐卡都能計入消費爽賺回饋。另外考量疫情影響,兆豐今年也同步推出網購母親節滿額優惠,最高可享13%回饋,讓卡友不分線上線下、虛實店家,都能盡情血拚、寵愛媽咪。

日期:2022-04-19

台股

台股Q1跌跌不休、連台積也沒電 Q2如何操作? 這16檔營收績優生出列 選股條件「這樣看」

今年第一季台股表現不佳,回檔壓力大,但從基本面來看,剛公布的第一季營收普遍優異,投資人正好趁此時機,逢低布局真正績優的公司,為下一波多頭預作準備。

日期:2022-04-13

科技

它,將整合石化帝國裡的電池、再生能源單位 攻兆元新能源商機 揭祕台塑百億綠能艦隊

一場宣布補助員工買電動機車的記者會,為何背後藏著一個台塑集團百億元手筆、瞄準下一個兆元商機的轉型大計?

日期:2022-04-06

科技

鴻海投資高雄 從電巴組裝廠到電池芯廠都要蓋 一輛巴士 看懂劉揚偉的四個電動車大計

《今周刊》一三一四期曾獨家披露,鴻海準備揮軍電池產業,未來可能成為台灣最大業者;兩周後,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公開宣布,將在高雄興建包括一座電池廠在內的四大投資計畫。

日期:2022-03-09

政治社會

獨家揭露》 新聞干預還是公司治理疑雲?鏡電視董事長被解任幕後三大爭議,裴偉親回應

2023/12/8 編按:多家媒體以及鏡電視前股東、智邦科技前董座黃安捷,曾質疑並報導鏡電視疑找中資解決財務問題,記者以及黃安捷均遭鏡電視和裴偉提告誹謗,不過週五(12/8)台北地檢署以媒體質疑鏡電視疑有「中資」介入,並非空穴來風,報導未逾越合理評論,因此對記者以及黃安捷均不起訴。針對鏡電視濫行告訴遭北檢駁回,前智邦科技董事長黃安捷聲明如下:自鏡電視弊案於2022年3月爆發迄今,面對著「掌握國家機器的權力者」與「利用媒體斂財的詐騙犯」兩者相互勾結的共犯結構,過去這一年多來,本人有著深深的心痛與憤怒。裴偉違法自鏡電視攫取不法利益是事實;鏡電視原始股東違法賣股是事實;政治黑手介入鏡電視是事實;鏡電視早已違反許可處分的附款,也是事實;面對這些違法濫權的亂象,NCC秉持上意執意包庇,更是事實。這也是為何前董事長陳建平直指,鏡電視早已淪為臭不可聞的政治弊案。今天,臺北地檢署針對鏡電視對本人所提起的濫行告訴作出不起訴處分,獲悉後,本人毫無喜悅之情。因為我知道,正義根本尚未伸張,違法亂紀之徒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制裁。本人要嚴正地請教法務部與檢調:針對鏡電視醜聞所涉及的諸多弊案,到底何時才要認真偵辦?到底還要擺爛多久?本人誠懇地呼籲,掌握權力的高層,你們難道不知道為特定政媒權貴集團的包庇與縱容,已經深深地重創人民對司法的信任,更讓台灣的民主法治因而蒙塵。作為一位長期支持臺灣民主的老兵,我希望利用這個機會提出懇切的呼籲,請找回你們的初衷與良心。事實上,在《鏡週刊》傳出有財務黑洞之前,同樣由裴偉擔任過董事長的《鏡電視》也傳出2年就燒掉逾13億元,且股東詬病裴偉在位期間處理設備採購、移轉員工人事費、自領顧問費等帳目不清。《鏡電視》自申設遞件開始就爭議不斷,《今周刊》在2022年3月也獨家揭露《鏡電視》時任董事長陳建平閃電「被解任」的內幕。

日期:2022-03-09